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妙招 > 正文

怎么样煎中药是最佳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样煎中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怎么样煎中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怎样煎熬效果更好

中药煎熬方法如下:1.将药物在水中浸泡3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熬出,如茯苓,属于菌类,若不浸泡,直接大火煎,外面会形成致密层,里面的药物释放不出来,影响药效,故需要浸泡三十分钟,武火煎,再转文火,煎煮10到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煎煮时间有所差异。如治感冒的药物,无需煎煮时间太久,以防影响药效。3.熬中药的水量一般淹过药物2到5厘米即可。4.熬中药的器皿通常选择瓦罐,或者砂锅,尽量不要用金属类容器。

代煎中药怎么喝好

目前代煎中药,通常是将几贴中药全部煎煮后,再分开包装,一般一袋200ml左右,也可以根据医师要求,进行浓缩到100ml ,用小袋包装。代煎中药一般需要冷藏,需要喝时用热水烫温后再服用。具体服用时间根据你具体的疾病来确定。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煎煮的时间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

1.发汗解表、理气、质地轻清和芳香挥发的药,水沸后再文火煎10-15分钟即可;质地粘腻滋补类的药,水沸后再文火煎一小时左右。

2.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

(1)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析出,如生石膏、龟板、鳖甲等;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降低毒性。

(2)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砂仁等。

(3)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朱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药煎熬时间是关系到药效的关键,一般轻浮、理气、入气分、阳药时间不宜长和大火。相反厚重滋阴类、结实、矿石类时间宜长和偏大火侯。一副药如果两类型都有尽量分前后下。

中药的红参如何熬和服用

一般用红参熬水的话,最好是使用凉水发一会儿就是浸泡1~2个小时,然后再用水烧至沸腾,用小火熬制1~2小时,注意不要熬的时间太长,不然药性会挥发掉,最好是使用砂锅熬制,在服用时最好按照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另外也可以与其他药业混合,或者是在熬汤时一同炖服,

如何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药方法和服药方法。中药的煎服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平时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

煎药方法:

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之一,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尤为重视。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前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锅煎煮。因有些药物用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副作用。目前通用的有带盖的陶瓷砂锅,价廉而且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古人常用流水、甘澜水(也叫做劳水)、米泔水、酒水,以及麻沸汤渍等。现在煎药除了处方有特殊规定外,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例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者纯净水、蒸馏水等。用水量根据药物多少来定,一般以水面高过药面一横指左右为适宜。

古人煎药有“文火”、“武火”之分,急火大火为之“武火”,慢火小火为之“文火”。前人谓“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一般煎药都是先武火,后文火,煎沸后用文火,如《本草纲目》说:“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煮沸后改用微火,以免药液溢出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份的流失。对于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甚至改变;

厚味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出。例如乌头、附子、狼毒等毒性药物,应该慢火久煎,可减低毒性。如果药物煎糊后必需摒弃,不可加水再煎服。还有某些煎法比较特殊的药物,一般医生会在处方注明的,现在给大家介绍如下:

如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而难煎出药味,应该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例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还有质地轻盈量大的如芦根、茅根、夏枯草、竹茹等,也易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

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应该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的时候下如药锅,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为了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车前子等,要用薄纱布包裹好,在放入药锅内煎煮。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炖或者另煎,例如人参应切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两三小时。又如贵重而又难于煎出气味的如羚羊角、犀角、水牛角等,应切成小薄片另煎两个小时取汁服,也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融化的药物,例如阿胶、蜂蜜、饴糖之类,用的时候应先单独加温融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同煎则容易粘锅煮焦,或者黏着其他药物,影响药效。

散剂、丹剂、小丸、自然汁,以及某些芳香类或贵重药物,需要冲服,例如牛黄、麝香、沉香末、西洋参末、肉桂末、三七粉、紫雪丹、六神丸等。

服药方法:

服药是否合理合法,对疗效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一般来说,宜在饭前半小时温服;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十几分钟服用;滋腻补益类药物应该空腹服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疾病不拘时间服用;慢性病服用丸、散、膏、酒等应该定时服用。另外,根据病情,有的可以一天服用数次;有的也可以煎汤代茶服用,不拘时间。个别方剂有特殊服用方法,例如鸡鸣散、在天亮前空腹冷服,效果较好。

一般都是一剂分为两次、三次服用;病情紧急的一次顿服;同时还有根据需要,采取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目前服药,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一日连续服用两剂,以增强药力。

汤剂一般多以温服。服用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服药后还须温覆避风,使遍身持续地微微有汗。热证用寒药,宜热服。但有些患者寒热错杂,相互格局,可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如出现真寒假热证,则宜热药冷服;如果遇到真热假寒证,则宜寒药热服,这就是常见的反治法。一般服药呕吐者,应该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用汤药,或用冷服,少量频饮的方法。如果遇到昏迷病人,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的方法给药。

对于使用峻烈或毒性药物,应该审慎从事,宜先进小量,逐渐增加,有效即止,切勿服用过量,以免发生中毒。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可取,有条件最好是自己煎药】

温馨提示:

目前中药的煎服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砂锅,这个还算是比较好的,不过在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因为现在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煤气灶或者天然气灶,火相对而言比较硬,所以,一定要调节火苗大小。

第二种就是所谓的高科技电脑自动煎药机,将多付药物一起使用高压煎煮,这个是违背中医煎煮方法的,看似高科技,其实并不可取;如果您有条件煎服药物,最好不要采用自动煎药机,以免损害药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样煎中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样煎中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