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西南各地的丧服 西南各地丧服大同小异

  • 教育
  • 3周前
  • 2
  • 更新:2024-05-27 14:58:36

导读:丧礼是谓“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从此话中可以看出,举办丧事,丧服很是重要,而且各地丧服制度不一样,我们要遵循当地的风俗穿着,那么西南各地的丧服是怎样的呢?西南各地丧服大同小异,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西南各地的丧服

在西南,各地的丧服也是大同小异,如成都人成服后,丧家上下人等要改穿白色丧衣,头上包白布。儿子及承重孙的孝帕长9尺,一部分包在头上,一部分拖在背后,大约需长至脚后跟。孝帕之上还要戴一顶用竹片粘纸条包裹的麻冠;孝衣外面,则套粗麻布背心一件。如果死者是父亲,麻背心后面要印“哀哀吾父,生儿劬劳”八字,前面也要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八字。孝鞋上要蒙一层白布,仅在鞋后跟露出半寸左右的鞋子本色来。腰上要系上一根麻绳带。另外,手上还要拿一根“戳孝棒”。它是用一根两尺长的竹竿,粘上白纸剪花制成的,其功能是出丧时用来拄路。除了这些正孝儿孙外,其余人都不用戴麻冠,不穿麻背心。此外,女婿的腰上得系红头绳编的腰带,以表示他虽是至亲,但却是异姓,不是重孝。

南川人成服时,“子妇以生麻布为衰,草索束腰为带,竹圈粘白纸加于白布帕上为冠,截小竹筒粘白纸为杖,以外至亲卑幼,则以白棉纱布为衰”。此外,丧家对来吊丧者,“给以白布裹头,垂余于背,曰散孝帕”。到了20世纪30年代,该地还出现“以黑纱五寸束袖,纸花一朵佩胸”的丧服形式。在40年代,长寿一带也出现“以黑纱布五寸束袖(黑青洋布亦可),纸花一朵佩胸”的丧服形式。新繁也如此,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散孝改用青纱束于臂间,凡五服之外皆用之。而这种现象,酆都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在那里,丧家既可暂用旧式丧服,“亦可仍用平时礼服,惟男之左腕围以黑纱,女之胸际缀以黑纱结,来宾亦然”。孝子则“以麻若布围之于袖,阔不逾三寸,色用黑”。名山一带的丧服,在“白衣之外,别有麻冠、麻衣、绖带、草屦、折角巾,或着最小红帜者以表示父殁母存,或母殁父存也”。而当开孝时,丧家则要剪白布为吊客作孝巾,“兼衣至亲以白衣”。

在贵州绥阳一带,父母之丧的丧服除了“斩衰外,多系齐衰、锶麻等制。孝子头包白帕,并顶孝冠,笋壳为之,外裹白纸;手执孝杖,径长尺余,父丧用竹,母丧用桐,亦裹白纸;腰束草带,足穿草屦。当前清时,男子以麻辫发,光复以后,此礼遂斩。妇女犹然,惟孝帕约长二三尺,缝一尖顶,谓之孝头;带屦与男子同。然必家祭、出葬、上坟时,乃能顶冠执杖以行礼,通常则免”。平坝的丧家成服时,“孝子首加绖,服斩衰,腰系绖,着草屦,持哀杖。如父死母在者,母对父亦服斩衰,系绖,以长幅白布笼罩于首,披绑向后。五服以内者,按其服制以素服加身”。当宾客来凭吊时,“对宾客有发孝帛者,约三五尺之白布一段,或只发头孝一段,或更加腰孝一段,又或发孝衣一件。此时,宾客即裹之于首,缠之于腰,着之于身。而以只发头孝者为最普通”。

云南昭通汉族办丧礼时,人子麻衣冠、芒鞋、腰绖,拄杖,于丧次答礼。父死杖桐,母死杖竹,与其他地方父死执竹杖、母死执桐杖的规定正好相反。昆明人出殡时,“至亲穿孝衣,或执绑,孝孙手执丧杖、引幡,均戴一梁冠,孝子执丧杖,戴三梁冠,衣麻衣,分大小次序”。新平一带的丧服共分五等,孝男、孝妇齐衰,弟、侄和孙期服,堂弟、侄孙大功,曾孙小功,玄孙怨麻。

广西平乐人的丧服比较简单,成服后,孝男穿白布长衣,白布系首,后垂及踵。孝女则穿“白布短衣,白布罩头,合缝铺肩”。此外,“男女皆腰束白布为带,人各五尺”。桂平人则多依明清两朝之制,“所异者,出母、嫁母、改嫁继母俱不为服。此由于风俗所趋,以有子再醮为耻”。成服后,“妇人散发后垂,齐期以下则括之以麻,仍散其半下垂。丧冠形与清儒张皋文《义礼图》所载相似,而武于辟绩俱制以竹篾,缠以绵纸,左右结纸为旒下垂,或云以此充耳,不预闻外事也”。在过去诸服皆用麻,但在“清朝同、光而后,洋白布输人渐侈,价贱于麻布,故丧家自斩衰而下,诸服皆以洋白布为服”。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西南各地的丧服,西南各地丧服大同小异”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