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天津的丧服是怎样的 山东人用柳木来作哀杖

  • 教育
  • 3周前
  • 2
  • 更新:2024-05-27 14:58:46

导读:丧葬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丧服是丧葬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丧服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丧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天津的丧服是怎样的山东人用柳木来作哀杖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天津的丧服是怎样的

天津静海一带的古礼,“丧服曰斩衰,曰怨麻,曰袒免,分别烦琐,今则势不能行。新丧均以白粗衣代之,其后,则在帽结或鞋以白色分别而已”。

在山东潍县一带,丧服比较简单丧服差等,重者纯白,轻者素服。而泰安一带办丧时,孝子身穿俗称白大褂子的白长袍。其以一丈二尺白布为标准,制作时不能用剪子剪,据说是怕剪断后代的根苗,只能用手撕,此俗称拉孝。白大褂子不能锁边,全部露出线茬,其通常为道士服大领,用白布条当纽扣系上。孝子头上需戴一定麻冠,其用竹条编成,顶上有一个向前弯的鼻状梁子,它用麻拧成。冠的两侧有用绳子拴系的白棉花团,戴上之后,正好垂在两耳之外,为塞耳用的,表示悲哀时,两耳不闻外面事,一心思孝,没有私心杂念。麻冠的前面有芝麻穗,正垂于两眼之间,表示哀思导致眼昏花,不视不见,专心思孝之意。冠后耷拉的麻带垂至肩背。除了孝子外,一般的孝男戴白布缝成的“孝帽子”,近亲戴道士形的,远一点的亲属戴木铣头形的。孝子腰上系麻绳,其必须用麻拧成两股绳,系结于正中腰,两根绳头垂下,类似尾状。孝眷如死者的妻子、孝媳、孝女的头上应戴“塌尖”,它是用三尺没有锁边的白方布蒙在头上,有余者则盘在脑后或头的两侧。然后,用四指宽的长条白布对折作为“祸子”,布茬朝下,从额头向后,在脑后系好垂于背后。如果是出嫁女,“冯子”在前额的一段得向外上卷,以表示是已婚。如果未过门的媳妇来守丧,其头上的“祸子”要用中间横系一根大红的绒线绳来表示。如果未婚女婿来吊丧,其所扎的腰带不用麻绳,得用蓝布长条折成带子系于腰间来表示。在泰安,孝子的服鞋也有讲究。如果父母双亡,得全部盖严前鞋脸,突出两道布梁,此俗称双鼻孝鞋。若有一位老人还在世,孝鞋不可全盖,可在鞋后跟留出一指宽的竖缝,前面突起单梁,此俗称单鼻孝鞋。不同亲等的服鞋也有所差别。这主要是以鞋后跟留空的宽度来区别,与死者比较亲的人,鞋后跟留空越窄。

山东人用柳木来作哀杖

孝子还要执一根俗称哭丧棒的柳木哀杖。其长约30厘米,不能剥去树皮,其上用白纸剪成细穗状粘于柳木棍上。哭丧时可用其撑地,也可以做护灵的武器。而当下葬仪式结束时,应将其插在坟头,看其能否生根发芽,用此来预示子孙是否兴旺发达。这种用柳木来做丧杖的做法与传统规定的父丧以竹为苴杖、母丧以桐为孝杖的规定有别。为什么山东人用柳木来作哀杖?山东民间是这样解释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柳大娘,其丈夫去世早,她省吃俭用,艰辛地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并且好不容易给他们都娶了媳妇。有一年突然闹起大旱灾,地里颗粒无收,为了养家糊口,两个儿子便外出做工,家里只剩下柳大娘和两个儿媳。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大儿媳很孝顺婆母,天天给婆婆端饭送水,扫铺叠被,百依百顺。可是老二媳妇却是好吃懒做不孝顺,而且心里对嫂子这样孝顺婆母还很不高兴,时间长了就萌生害人之心。有一天,她趁嫂子不注意,将毒药放在婆母的饭碗里。嫂子按往常的惯例先把饭端给婆母吃。柳大娘一碗饭没吃完,就感到难受,浑身直出虚汗。大媳妇见状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老二媳妇闯进来,高声责骂嫂子谋害婆母,大媳妇被弄得手足无措,一时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柳大娘自知不行了,就让媳妇赶紧把邻居杜大娘叫到跟前说:“人心隔肚皮,谁下的毒药害我,说不明白,待我死后,就让她们在我的坟头上各插一枝柳木棍,谁插的柳枝死了,就是谁害我的。”不几天,柳大娘真的死了,杜大娘按柳大娘生前嘱咐的话,叫两个儿媳在坟头上各插一枝柳棍。结果大儿媳插的那枝发芽活了,老二媳妇插的那枝死了,人们都知道是老二媳妇害死婆母的。从那以后,民间就开始流传在坟头插柳枝的习俗,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孝顺。所以,山东才把竹或桐的丧杖改为柳木制作。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天津的丧服是怎样的,山东人用柳木来作哀杖”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