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天象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古人早在什么时候就意识到天是圆的

奇幻多变的天空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古时候人们赋予天象玄妙的寓意,将其与人世间的祸福联系起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科学家追寻、关注变化莫测的天空,为我们打开了欣赏天象之美的大门。那么,天象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古人早在什么时候就意识到天是圆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天象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天象即天文,与地理的关系非常密切。被收集在南北朝《乐府诗集》里的一首北朝古民歌《敕勒歌》,形象地描绘过天与地的关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表明了古人已经认识到天是圆的,就像圆圆的帐篷一样覆盖着四面八方的田野大地;也已经意识到大地是方形的,“四野”就是指四个方向的野外。天圆地方的概念,早已深深地印在古人脑海里,通过诗歌吟诵出来。“天苍苍,野茫茫”,则是古人意识到在深邃的天空笼罩下,大地平平展展,一望无际。这就是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人对天和地关系明朗而清晰的认识。

天象

古人早在什么时候就意识到天是圆的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天是圆的了,这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就能够反映出来。比如“盘古开天辟地”,讲的就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鸡子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鸡蛋,是圆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早很早以前,当人类和万物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天和地就混合在一起,混混沌沌像一个极大极大的鸡蛋,存在于宇宙之间了。盘古这位创造人类和万物世界的天神、中国人的始祖,就生活在这个圆圆的混沌世界里。当盘古挣裂“蛋壳”的束缚时,属于明亮而清纯的物质飘上去,形成了天;属于颜色深沉而混浊的物质下降,形成了地。这时,如果不是圆圆的天笼罩着大地,那盘古就会从大地的边缘掉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