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养老金双轨制谁提出来的,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养老金双轨制是谁提出的?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很多人把养老金的高低当成退休双轨制,其实是错误的。双轨制是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一种情况。

当初大家退休领取养老金待遇都是用同样的退休制度。195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建立全民退休制度。1978年国务院又发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这时候大家的退休待遇一般都是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分配比例主要根据工龄来定。相应的退休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退休人员也由退休单位管理。这个时候退休待遇很低,人们很难享受到养老金。毕竟当时80%以上都是农民。

1991年,中国开始改革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后来,将私营、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群体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体系,通过企业和个人缴费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但当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其退休待遇仍按原办法发放。这时候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待遇叫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领取的待遇叫退休费。因此,我们也将这两种发放和确定养老金待遇的方式称为退休待遇双轨制。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这一次代表了退休福利双轨制的合并。

但是,退休双轨制并轨涉及的问题很多。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发办法平稳过渡,国家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过渡期退休的中年人,还是要实行新旧退休待遇对比。养老待遇高的,支付养老待遇;新办法退休待遇高的,在旧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按新办法增加高于旧办法的一定比例。逐年从10%过渡到100%。

此外,国家将发放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上一个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的起始时间和计发方式也有所不同。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指1992年至1997年之前,机关事业单位指2014年10月之前。

此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强制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而与企业相关的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复杂。有的地方还通过统筹补发一定的养老金差额。但国家正在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养老。目前国企退休职工全部交给街道社区管理。下一步可能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筹外部分全部转为企业年金或退休时一次性支付。

最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确实会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完全统一。但是不同企业的情况差别很大,能够提供的福利保障也不尽相同。退休后仍然很难实现人人享有同样的养老金待遇。

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国家会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相信最终会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