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薄一波军衔的简单介绍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薄一波军衔,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将军级别,中国有多少少将

现役的具体咱不知道,现役中将130人左右、1988年9月授予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32个上将,多少人?中国目前军衔最高的是不是薄一波大将.平均约6500名士兵有一个将军。个人认为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少人左右,是全世界大国之中比例最低的。最多也就是300个不到。

按姓氏笔划排序,包括文职少将主要是副军正军级,按姓氏笔划排序,*军委为十位上将举行了授衔仪式。少将

实在不知道,我在放大一点,上将:1中将:4少将,一般来说中国大概现役有一千个左右的将军,中将和少将具体数字就无从知晓了。现役少将180人左右。到现在从我国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将:500左右,34文职:1共计:4100太多了。

上将网上都找得到,你好,到1988年恢复军衔制,剩下的,就是少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约不超过1500人,文工团的不属于将军;至于少将网友说是196将军人,比例最高的是英国,不过可以大概算,在6月24号。

那些军事院校的如张召忠将军等,但是部分退役的我们搞不清楚的,文工团的不属于将军。

成员而中将我查了一下,好吧就放大吧,大部分的数据是在100到200人之间,一下上将如今现役公布的有26个人,好吧就放大吧,最新2012年看到中将大约140位左右,截至现在。

网友统计是131人,开始首次实行军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和中将名单。

其中上将30-35人,也许没有包括,保持总数不变。中国现役共多少位将军?少将中将有上将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32个上将,这样一算。

包括预备役和民兵,原则上应该是退一个补一个。正副职少将一般是军长级的,时:上将中将少将10后来又有多少晋升,最新级别2012年看到中将大约140位左右,也许没有包括那些军事院校的,最多也就是300个不到;至于少将网友说是196人,网友统计是131人。

如张召忠将军等,仍健在,这些人一般是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大概只有30个吧。我国副军级,具体数字中国的话,总之。

中国目前现役上将34人、共15人,中将200多人,在役的上将不超过50个,共l33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陈庚的军衔是什么?

大将军衔。

1955年9月,实行军衔制度,战功赫赫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龙洞乡泉湖村其祖父为湘军将领陈翼怀。早年进入湘东地区著名的新学堂湘乡东山学校高小学习此后弃笔从戎不到十四岁进入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1922年加入中国 。1923年12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次年5月与同乡宋希濂一起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当过孙中山的侍卫并于10月参加平定广州商团暴动。1925年留任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并任蒋介石侍卫参谋期间曾经救过蒋介石。

1926年7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此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次年返回中国并在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并出席中国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认识王根英。并在周恩来、邓颖超的撮合下结婚王根英育有一子但王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杀害。

1927年8月1日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并在会昌战斗中负伤被送往陈赓上海秘密治疗。此后留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负责**特科工作。1931年因顾顺章变节陈离开上海赴鄂豫皖苏区。之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被凋任第12师师长并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此后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后在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负伤。1932年陈赓奔赴上海治疗并于次年被捕。蒋介石念及陈有救命之恩而没有执行枪毙。此后因宋庆龄等人的大力营救出狱后被**调往*苏区。

1934年10月陈赓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并兼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后调任红1军团、陕甘支队、红军13团团长等职位。1935年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第3次负伤。同年年底任红军第1师师长。1936年3月红军东征陈赓率部进军山西转战同蒲铁路沿线。6月返回陕西西征攻占甘肃、宁夏等地。11月率部参加山城堡战斗。1937年2月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9月4日陈赓任改编后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10月7日率部渡黄河进入山西。10月16日率部进抵平定以东地区执行侧击西犯娘子关日军的任务。10月22日率部夜袭井陉、旧关的长生口。10月26日率部在娘子关以南设伏歼灭日军2师团辎重部队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两日后再次同一地点设伏歼日军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11月2日率部在昔阳县黄崖底设伏歼日军109师团135联队300余人。

1938年2月22日陈赓率部设伏于长生口附近毙日军130余人。同年3月侵华日军出动三万以上兵力对晋东南进行九路围攻史称“晋东南1938年战役”。陈率386旅协同其他部队连续发动神头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追击战等前后共歼日军四千余人。日军因此十分憎恨陈赓部队并在坦克上写上了“专打386旅”标识。之后*部队发动晋察冀1938年秋季战役陈赓率部乘胜追击逃敌进入平汉路以东协同其他部队转战冀鲁豫平原。

1939年八路军发动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陈赓率部在河北南部香城固设伏与日军第十师团交战。此后率部返回太行、太岳山区同薄一波的决死1纵队会师统一指挥该区8路军、决死队。随后太岳军区成立陈赓任军区司令员。5月5日太岳军区部队协同太行军区部队发起白晋战役歼灭日军350余人。7月9日奉命反击阎锡山军陈长捷。9月奉命率部强攻榆社县城全歼守军次月率部与112师发动晋东南1940年战役。1941年军队整编陈赓担任新组建的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太岳军区司令员。

1942年2月经时任第129师政委的邓小平串线陈赓与傅涯结为夫妇。7月太岳纵队发动沁源围困战以消耗战蚕食日军最终占领沁源。次年陈赓率领太岳纵队发动秋季战役。陈赓(中)该年年底陈离开太岳山区前往延安并进入*党校学习。1945年参加*七大当选为候补*委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月25日陈赓由延安飞抵太行。次月太岳军区主力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陈赓任纵队司令员。9月陈赓率部参加上党战役该部队共歼灭国军1万4千余人活捉国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等人。

1946年7月陈赓与谢富治配合率部在闻喜、夏县地区全歼胡宗南部第311旅。8月9日全歼国军第319师、第619师共一万两千余人占领五座县城。9月底在临汾、浮山间全歼胡宗南部精锐部队、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活捉旅长黄正诚。11月至次年1月发动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率部策应保卫延安配合晋绥部队进军吕梁地区歼灭国军两万六千余人。1947年7月陈赓前赴陕北参加*军委召开的小河会议会后决定中国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太岳军区第4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第318军组成陈谢兵团南下黄河进入河南。

1947年8月陈赓率部截断陇海铁路。至10月下旬歼灭国军3万余人占领县城15座。年底配合华东野战军出击平汉线占领23座县城、歼灭上万余国军部队。1948年率部与国军在洛阳交手两次易手后解放军最终占领河南洛阳。同年5月发动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建立豫陕鄂解放区。10月率部占领郑州。11月陈赓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全歼国军第12兵团1949年1月24日陈赴商邱参加中原局会议后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22日渡江战役爆发陈赓率部在九江以东突破国军长江防线进入江西、福建。5月22日攻占江西省会南昌。7月17日第4兵、第15兵团同由陈赓指挥陈赓大兵团经赣州南进于10月占领广东省会广州。该年年底陈赓兵团协同第四野战军在雷州半岛附近作战全歼华中长官公署直属队及其三个兵团共十六万余人。其中陈赓和妻子兵团该战役中歼灭国军七万余人。

1950年1月陈赓率部在云南发动滇南围歼战役在其他部队协同下全歼滇南国军第8军、第26军共两万余人。次月西南军区成立陈赓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次月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指挥所部参加西昌战役攻占西昌之后担任云南军区司令员。7月被任命为**代表前往越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就法越战争会面。之后陈赓部署越共部队并于9月发动边界战役歼灭法国部队八千余人。此后陈赓经广西南宁返回北京。

1951年4月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6月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赴朝作战。1952年3月由朝鲜回国随后旋即奉令重返志愿军司令部。6月返回中国并获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同年7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该职位一直保持到其逝世。1954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并担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关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法制工作委员会关

于对1978年底以前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情况和意见报告的决

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

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1978年底以前

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以及附件一《197

8年底以前颁布的已经失效的法律目录》、附件二《1978年

底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已经不再适用的民族

自治地方的组织条例目录》。

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1978年底以

前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清理

建国以来颁布的法律的要求,法制工作委员会对1978年底以

前颁布的法律(包括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进行了清理。现将清

理的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据统计,从1949年9月至1978年底,由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法律共有134件,我们会同

有关部门对这些法律逐件进行了研究,并征求一些法律专家的意

见。在清理的134件法律中,已经失效的有111件(见附件

一),继续有效或者继续有效正在研究修改的有23件。已经失

效的111件法律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已由新法规定废止的11件。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三)由于调整对象变化或者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或者已经

停止施行的29件。

(四)对某一特定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条例,

已经过时的30件。

对现已失去法律效力的111件法律,除已由新法规定废止

的11件以外,对其余的100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这

些法律已经不再适用,但是过去根据这些法律对有关问题做出的

处理仍然是有效的。

此外,在1978年底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48件(见附件二)

,因新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制定,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都已

成立常务委员会,各自治地方都已经或正在另行制定自治条例,

上述组织条例已因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

以上报告和附件一、附件二,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1987年11月11日

附件一:1978年底以前颁布的已经失效的法律目录(1

11件)

一、已由新法规定废止的11件

1.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1950年9月*人民政

府委员会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4月*人民政府

委员会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54年12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5.消防监督条例(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

批准)

6.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

行规定(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1957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8.国务院关于调整获利较大的经济作物的农业税附加比例

的规定(195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9.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

会原则批准)

10.商标管理条例(1963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1978年3月通过)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1年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1951年9

月*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3.*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1951

年9月*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4.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1951年9月*人

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1952年4月*人

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6.*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与外国订立条约、协定、议定

书、合同等的统一办法之决定(1952年8月*人民政府委

员会批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2年8

月*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2年11月

*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选举法(1953年2月*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54

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54年9月全国

人大通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法(1954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54年9月全

国人大通过)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54年9月

全国人大通过)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津、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1954

年9月通过)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外国缔结条约的

批准手续的决定(1954年10月通过)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955年2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通过)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

议(1955年6月通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

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农产

品采购部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条文

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7月全国人大通

过)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和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缺额补充问题的决定(1955年11月通

过)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委员会每届任期问题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市市辖区乡民族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等问题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不公开进行审理的

案件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决议(19

56年6月通过)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反革命分子的管

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决的决定(1956年11月通过)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1957年

7月通过)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

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如何执行问题给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

(1957年9月批复)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直辖市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可以每年举行一次的决定(1957年11月通过)

32.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

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33.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1958

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1958年3月通过)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

治县的决定(1959年9月通过)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任免问题的决定(1960年1月通

过)

3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963年9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修正通过)

38.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1964年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士和兵的现役期

限的决定(1965年1月通过)

40.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1978年3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批准)

4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人民代表大会闭

会期间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产生程序的决定(1978年5月通

过)

三、由于调整对象变化或者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或者已经停

止施行的29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949年9月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3.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4.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5.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6.*人民政府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1949

年12月*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人民

政府委员会通过)

8.人民法庭组织通则(1950年7月*人民政府主席

批准)

9.*人民政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暂行条例(195

1年11月*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10.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试行组织通则(195

2年8月*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委员

会的组成人员是否限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问题的决定(19

55年11月通过)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否兼任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问题

的决定(1955年11月通过)

13.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3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通过)

14.文化娱乐税条例(195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

15.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全国

人大通过)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农业生产合作

社社员自留地的决定(1957年6月通过)

17.华侨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的优待办法(1957

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8.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

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19.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0.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1.国务院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2.国务院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经营、个体经营的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19

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3.国务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普通工和勤

杂工的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则批准)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适当提高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公积金比例的决定(1958年1月通过)

25.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股份基金的补充规定(1

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6.国务院关于改进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1958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设立最高人民

法院西藏分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西藏分院的决议(1958年6

月通过)

28.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

29.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暂行办法(1958年6月全

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四、对特定问题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条例,已经过时

的30件

(一)关于某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召开时间、代表名额

、选举时间的决定9件

1.*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1953年1月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县乡改变建制后本

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1955年3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一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任期问题的决定(1955年3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1956年直辖市和

县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1956年5月

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

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问题的决议(1957年7

月通过)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1958年直辖市和

县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1957年11

月通过)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选举时间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时

间的决定(1958年6月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

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196

3年12月通过)

9.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196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关于公债条例7件

1.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1949年1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2.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3年12月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3.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4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4.1956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5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5.1957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6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6.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7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8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三)关于宽大处理战争罪犯、残余反革命分子和特赦战犯

的决定9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

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4月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宽大处理和安置城市

残余反革命分子的决定(1956年11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罪犯的决定(1959年9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960年11月通

过)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961年12月通

过)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3年3月通过)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4年12月通过)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6年3月通过)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

争罪犯的决定(1975年3月通过)

(四)关于授予勋章奖章和军衔的决定、条例5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

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

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195

5年2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

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和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有功人员的决

议(1955年2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的决议(1955年2月通

过)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衔制度的决定(1965年5月通过)

附件二:

1978年底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已经

不再适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条例目录(48件)

一、自治区的组织条例6件

1.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组织简则(1956年9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批准)

4.西藏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条例(1963年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195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自治州的组织条例22件

1.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6年5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6年5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

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

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

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

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8.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9.云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0.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2.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4.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5.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批准)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三、自治县的组织条例20件

1.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4.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8.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9.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0.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

5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

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2.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4.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5.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6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6.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7.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8.广东省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

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陈光、卢冬生、王宏坤三位八路军旅长建国后授什么衔?

陈光在解放后没有授衔(即人们所说的无衔将帅)。

卢冬生,1945年12月13日,**任命他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不幸的是,14日凌晨他带着警卫员去火车站取行李归来的途中,遇上几个苏军士兵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这几名苏联士兵向他开枪,他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7岁

王宏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八路军的战斗序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

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

下辖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

一一五师

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

343旅

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王麓水、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

一营营长刘德元、副营长胡炳云、二营营长曾国华、教导员袁子清、副营长陈祖林、参谋长杨承德、三营营长梁兴初;

四连连长龙宗义、指导员陈德、五连连长曾贤生(后任谭端志)、指导员杨俊生、六连连长周志辉(后任王志华)、七连连长匡斌、八连连长龙书金(后升任副营长)、齐钉根;特务队队长夏德胜;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

344旅

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赵凌波、田守尧、常玉清、参谋长兰国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

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泉、参谋长卢绍武;

一连指导员:黄薇;

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1937年底组建)、参谋长胡继成(1937年底组建);

师独立团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

营长一营曾保堂、二营季光顺、三营黄寿发;

教导员一营张文松、二营张襄国、三营李水清;

副营长一营袁升平、二营肖思明、三营邱蔚;

连长李湘

师随营学校

校长孙毅

师补充团

团长彭雄、政委符竹庭(1937年底组建);

师骑兵营

营长刘云彪、参谋长李钟奇;

二连指导员蔡顺礼(不久任骑兵营教导员);

一二零师

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委兼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

358旅

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

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

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

三营营长王祥发;

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1938年1月组建);

359旅

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政训处主任袁任远;

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理明;

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新718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38年1月组建);

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38年1月组建);

教导团

团长彭绍辉(兼)、政委苏启胜;

一二九师

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

385旅

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该旅旅直转隶留守兵团);

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训处主任丁先国;

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386旅

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许世友、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

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

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

教导团

团长张贤约

早期*党员腾代运的生平

滕代远(曾化名唐大元、李光,1904年11月2日-1974年12月1日)

苗族,湖南麻阳人。1925年春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转入中国 。参与领导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副总政治委员、*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前指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部部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关于薄一波军衔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薄一波军衔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