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教育
  • 2周前
  • 2
  • 更新:2024-04-19 12:57:44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

(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松鼠 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活动

  住

  吃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2、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课前解析】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了解父亲对鸟的喜爱。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很多地方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还有的还采用了修饰语连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丰富感情。本课重点一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二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形象。

关注朗读: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记叙,所以借助对话,读懂对话,寻找到课文记叙的线索,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读好对话,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13个,字数较多,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蒙、鼻横画较多而且容易写错,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形再书写,注意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半部分横不要少写,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在指导雾、蒙、吸、翅时,可结合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把撇和捺写舒展的要求,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撇画和捺画。会认5个生字,相对较少,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关注词语: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语言的感受。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教学时既可以关注词语的表达形式,学习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树一般兀立的 苦苦的等这些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感受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情意的,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

关注语言积累: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学习语言。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习、积累并内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动的语句,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摘抄积累,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教学。写字板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好读懂对话、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课文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

预设1:喜欢,我喜欢麻雀。

预设2:喜欢,我喜欢啄木鸟。

教师追问:平常在哪里能看到它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位父亲和树林小鸟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23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小鸟图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小鸟和树林的欲望,进而引出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了解作者。

教师过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吧,同学们齐读图片上的文字。

教师提问: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个题目和其他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吗?

预设:这个题目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其他题目是由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语构成。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发现了题目的秘密。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

2.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看清楚要求,朗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标注好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过渡:同学们圈画了哪些生字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词语。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读,读对了,跟着读,读错了,教他读。

教法指导: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小组一起读,读准确,读整齐。

(3)教师提问:我们该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谁能想到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预设1:凝、猎可以用加一加的方式得到。凝神静气的凝,去掉偏旁就是疑问的疑。

预设2:舒畅的畅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得到,把申换成土是广场的场。

教师总结: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全面,老师再补充一下。

①刚才同学们说了畅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得到,那舒畅的意思是什么呢?舒畅指内心豁然开朗,他还有几个近义词:舒适、舒服。

②瞬间的瞬是目字旁的,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系,一瞬间就指一眨眼的功夫,表示时间很短。

(4)教师提问: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出示刚才的词语和词语表中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PK读等多种方式来纠正字音,识记字形。

(5)全班齐读词语。

(6)指读要求会认的红色字体生字,识字游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并交流认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生字,自读生词,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新词,提高识字的识字能力,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题目解疑。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以往的有所不同,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关系。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发生的故事。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生字宝宝藏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课文过程中找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

教师提问:看谁是小侦探,找到了答案。

预设1:时间是春天的黎明。

预设2:地点在树林里。

预设3:人物有我和父亲。

教师追问: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总结的很到位。地点能说的再具体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父亲和我在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里观察鸟。

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做笔记。

3.品味语言,感受人物

(1)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勾画出父亲喜欢鸟的语句,并交流品味语句。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其中的生动语句。

(2)研读3-5自然段。

预设1:课文当中第三到第四自然段表示父亲喜欢鸟。父亲观察得很仔细。

教师追问:里面有一句是,父亲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看去。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人什么感觉呢?

预设2:说明树很茂密,而且雾气很大,看不清。

教师引导追问: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父亲是怎样观察鸟的?

预设3: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说明父亲对鸟非常熟悉。

(3)研读6自然段。

预设1: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表明父亲爱鸟,已经和树融为一体。

教师追问:这一个自然段当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你找到了吗?

预设2: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喻成了树。

预设3:我是茫茫然地,而父亲是凝神静气的这里把我和父亲进行了对比。

教师总结:我是迷茫的,而父亲呢是专注的,通过我和父亲的对比,也表明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和了解。

教师追问:父亲在望着鸟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

预设4:是一种凝神静气的,像树一样兀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凝神静气和像树一样兀立,两个修饰语连用,突出了父亲的专注。

(4)研读7-11自然段。

预设1:第八到第十一自然段也表现了父亲了解鸟喜欢鸟。父亲能够准确地发现鸟还能闻到鸟的鸟味,说明父亲爱鸟。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这几个自然段说明父亲了解鸟爱鸟呢?

预设2:也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写的。我找不到动弹的叶子而父亲可以观察得到;我没有闻到鸟味道,父亲闻到了鸟味,还生怕惊动鸟。这两处可以体现出父亲的爱鸟。

教师继续追问:我闻到的气味是浓浓的苦苦的,从这两个连续修饰词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预设3:我感受到的只是草木的气味,有一股苦苦的味道,但是父亲能在这样的味道当中还能闻到鸟的味道,说明父亲非常了解鸟,喜爱鸟。

(5)研读12-22自然段。

教师补充课文当中剩余的能体现父亲了解鸟的句子。

教师过渡:正是因为父亲喜爱鸟,所以才这么了解鸟。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找到了这么多父亲爱鸟的句子,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从文中寻找父亲喜爱鸟的句子,交流阅读的感受,体会语言的丰富和生动,感受父亲的形象。)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田字格中生字,指名认读、领读并组词,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再进行分类。

2.学写生字 鼻、蒙。(注意:易错字的教学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鼻、蒙。

教师引导思考:观察一下这两个易错字,谁能来提醒大家哪里容易出错?

预设1:鼻的上方是自不是白,不要少些一横。

预设2:鼻的最后两个笔画不出头。

预设3:蒙第六笔是短横,不要忘记写,下面和家很像。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大家一定要注意每个字的小细节,不要写错。

教师板书范写:(鼻 蒙),学生观察并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后展示、评价。

3.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生字书写,小组内展示,选出书写小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掌握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效果。重点指导笔画、结构,突破写字难点。通过展示、评价,激发学生写字动力。)

五、课堂训练

1.判断对错。

猎人(ni) ( ) 

瞬间(shn) ( )

黎明(n) ( )

潮湿(s ) ( )

2.给下面词语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 )的( )的树林

( )的( )的草木气息

( )的( )的父亲 

参考答案:

1.

2.幽深 雾蒙蒙 浓浓 苦苦 凝神静气 像树一般兀立

六、板书设计

23 父亲、树林和鸟

鼻 蒙

3、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感受生活中其他美妙的声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小花、小草、小鸟、小鱼等有趣的动植物,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

(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学生回答。)

2.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知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检查学生自学课文的情况。

(1)如果我们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自由读一读。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打击乐器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温柔 感受 激动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虫鸣

(2)先看第一行词,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很有节奏感。)全班一起读。像敲敲打打这样的词语,我们叫它AABB式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课件展示一些AABB式的词语,全班齐读。

琴字在古代原指拨弦乐器,上面的部分表示琴弦,下面的今是后来加进去的,表示字音。来,跟老师一起写一遍(老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提示笔画要点,撇捺要舒展,学生书空)。

(3)现在字音读准了,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和学生互相点评朗读情况,随机板书:风 水 动物)

3.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

三、精读课文,感受风声

1.那么风的声音哪里美妙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话)

2.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

3.【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的三句话,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看,读出美妙的感觉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感受)

4.师生交流:

预设A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生1:我从像歌手一样感受到了风翻动树叶的声音很美妙,像歌声一样。

师:把你的感觉带入朗读中,读给我们听听。(生读)

生2:我从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感受到了有许多的声音,十分有趣。

师:风果然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美妙。(齐读)

预设B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生1:我好像听到柳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的唰唰的声音。

师:你的想象真美。

生2:春天的音乐是轻柔的,冬天的音乐是雄壮的。

师:风这个音乐家的手风琴演奏可真美妙哇!齐读这句话,表达出我们的喜爱之情吧!

预设C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生1:当微风拂过的时候十分温柔,而当狂风吹起的时候,让人害怕。

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生2:呢喃细语,因为风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很温柔。

师:你把这种感觉用朗读来让我们感受一下。(生读)

师: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哇!当狂风吹过来时,风声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树们都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呀!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吹起的部分?(找一生读)

师: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全班一起读。

师: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生读)

师: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围绕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的,我们把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地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叫它们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样写可以让我们的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6.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奏、琴、柔、受、器五个字,引导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

利用课件演示,将五个字放大,并将字的撇捺部分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要点:(1)撇捺要舒展;(2)撇捺要放平。

3.教师边范写奏字,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发现这两条规律。

4.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这五个字,亲自感悟字的写法。

5.组织学生在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6.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改改自己的字。(在练习本上把每个字再写两遍。)

五、自主小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2.布置作业:

(1)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4、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温故求新。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美丽景色,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领略过苹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我们曾游览过首都北京的古老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想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本课比喻句较多,我将抓住这些比喻句,让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本课作者比喻的精当,弄懂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和作者的思路就容易了。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段落,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教师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知道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本段,边听边仔细观察春季图,然后说说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怎样的特点,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比喻句,使学生理解小兴安岭资源丰富。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和背诵课文,也可采用引读法,指导学生读:春天,树_。山上的积雪_。小鹿_。溪里_。一根根原木_。学完本段后,我要进行小结:这段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寻了重点,给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扶学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这段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我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较理解封、挡、遮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品位比喻句,思考:这里把、阳光、野花分别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由于描写夏季一段,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一部分,我还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闭眼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画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比较,说说想象的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仿照教师小结春季段的句式,自己小结本段段意。

3、总结学习方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自学四、五自然段前,我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用投影机打出学习方法:先找哪些景物,再看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的,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分小组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对学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检查,可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完成。

(1)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表: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秋天

冬天

(2)四、五自然段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写的?填空:

()的松柏()的山葡萄

()的棒子()的蘑菇和木耳

()的人参()的积雪

(3)分别概括四、五自然段意

补充句子: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选取了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_的景象;第五自然段作者抓住冬季的特点,选取了_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四、设疑引入,以读代讲

学习完重点段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我将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读段,要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最后再让学生概括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5、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成果。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教师出示以下几个目标问题,唤醒学生阅读思维。

①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③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2.教师点拨引导。

(四)探究问题,启动思维。

1.学生带着以上3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一划,用脑想一想,探究文中隐含的答案。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汇报,碰撞思维。

1.学生探究问题结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收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本文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质兼美,表达晓畅,结构清晰,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齐读、赛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景,在读中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欣赏、品味,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受到爱家乡、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教育。)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达到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思想。)

五、说板书设计(略)

6、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描写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学习过相关的写景文章,掌握了 写景分析的基本方法。但他们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组织课堂教学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饶、屿、蠕动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 会法。同时,辅之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五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堂之初,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待学生介绍完毕,我会做总结引导:同学们介绍 的景色都很美丽,今天,我们要共同欣赏一处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谈话的方式自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文讲解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 地读。具体如下:

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标注出不懂的生字词,勾画出自己认为含义 深刻的句子,同时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生字词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比如,我会帮助学生理解蠕动这个词。我会借助视频帮助学生观察毛毛虫爬行,从而理解蠕动就是像虫类爬行一 样地动。当学生理解了字词,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从而明白:作者从海水、海底、 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这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引导 启发式教学,以问题贯穿始终。此环节,我会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海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明确是从色彩方面来描写的。然后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

当学生找到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这句话时,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向 学生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的呢?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海水的美 丽。并概括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

之后,我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海水还可能有什么颜色。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水的美丽。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不同。

最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深刻体会海水的色彩美, 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我首先会提出问题:作者描写了哪些海底生物?让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而明确:作者描写了珊瑚、海参、龙虾、鱼。接着,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各种生物的相关语句,采用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图片视频展示、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珊瑚的形态各异、 海参的慵懒闲适、龙虾的威武、鱼的数量多和姿态美,进而体会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海水写的这么美?把海底生物写的这么形象生动?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因此,深层次的鉴赏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同 时,由于思想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会在本部分结束后,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文章主旨,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播放轻音乐,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巩固小结,深入理解

在同学们总结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西沙群岛不仅海水美丽, 而且海底有珊瑚、海参、龙虾、鱼等丰富的物产,特别富饶。那么它的海滩和海岛又有什么特 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 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2. 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朋友介绍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美景。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六、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力求图文结合,重点突出,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略)

7、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分三个部分,首先讲兄弟两个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课文中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见过蒲公英开放与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品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朗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课件以及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朗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2.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轻声跟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推荐词语:

把你学会的本课的新词介绍给大家

(三)研读赏析

提出核心问题: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了解、感悟。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想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感受他们的开心。

3.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1)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2)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3)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4.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合拢的意思。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 的了。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8、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10、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安排】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与手段】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语文是感性的,感性的语文必须用感性的方式去学习。所以,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优化课堂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痛苦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声色渲染,感受人物的坚定

4.合作探究法: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课件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1:《盘古开天辟地》

生2:《女娲补天》

生3:《精卫填海》

生4:《夸父逐日》

2.师:你们可真是一个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3.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斯。读好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 初读课文,认识众神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一找,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在这个故事里,还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都圈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悲惨 盗取 惩罚 敬佩 归还 饶恕 坚定 铁环 遭受 凶恶

①指名读,正音。提示:惩,读chng,不读chěng。惨、遭是平舌音;恕是翘舌音。

②指小老师带读。

③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还在归还中读hun ,不要读成了hi。

(3)出示词语:气急败坏 愤愤不平 驱寒取暖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驱寒取暖: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风吹雨淋:指人或物露天经受了风尘的吹拂和雨水浇。多用来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挽弓搭箭: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3.师:认识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圈一圈文中出现了哪些神?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自由汇报。

4.课件出示几位天神的图片,请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这些天神的了解。

5.教师相机补充

师:课文中第一位出现的神是天神普罗米修斯,

第二位是众神的领袖宙斯。相机补充: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

第三位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相机补充:他被称为雕塑之神、工匠之神等,是宙斯的儿子

第四位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相机补充:这位大力士被称为大力神,神勇无比,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宙斯的儿子

6.请生上台拖动词条,完成天神名称和职位的匹配。

7.师:这些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提问:这篇神话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9.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冒着危险,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他自己却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三、细读起因,感受神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要是这样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会有人喜欢听吗?那么首先要讲清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把故事的起因告诉人们。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3.师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4.学生交流。

(1)师相机板书: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2个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男女生对比朗读。引导: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说明了没火和有火的区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

预设2:对比这两种情境,感受到火的重要,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让人们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

(3)引导:取火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受到神奇的情节是什么?

①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②抓住喷射着火焰,展开想象: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会怎样跑过去取火种?又会怎样把火种带到人间?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起因。

【设计意图】普罗米修斯取火的情节写得比较简单,抓住喷射着火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怎样盗火的神奇情节说具体一些,为学生创造性地讲故事打好基础。

四、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课件出示:悲、惨、违、抗4个字

1.师:请认真观察这些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发言。

2.教师范写词语悲惨、违抗,提醒学生竖心旁的书写笔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认识了几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五、作业设计

1.和家人分享这篇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2.抄写词语:人间、悲惨、情景、危害、严厉、坚定、违抗。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1、四年级上册13课精卫填海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3课精卫填海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12、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策略,学会筛选有价值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四)教学难点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五)教学准备

1.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疏通字词,理清文意,梳理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

2.布置学生根据文章来提问,教师在课前收集并整理。

02说学情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虽然能够能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发问大多缺乏质疑精神,不能针对整体提问。例如:随意发问,问题只是指向文本内容,不知如何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应给予引导。

03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拔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然后仿照课后第二题问题清单,小组成员合作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提问角度的认识,尝试针对全文提出问题。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04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成熟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粒豌豆带着不同的心愿飞到更广大的世界中去,开始了各自的奇幻旅行,那么他们迎来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上节课,我们随着安徒生的讲述体验了五粒豆子的梦想与期待,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经历吧。那粒渴望飞向更广大的世界里的豌豆,最后的结局是被吃掉了。还有一粒豌豆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终掉进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一

致认为自己一定能飞得最远,结果被鸽子吃掉了。第五粒豌豆总是说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它后来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梳理问题

同样的身世,最终确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相信学生在关注豌豆们命运的时候,脑子里一定出现了一串串的小问号。而第二单元也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1.复习提问方法:既可以结合文章的某个部分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还可以是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

2.出示学生提出频率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1)豌豆们开始为什么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2)那粒掉在水沟里的豌豆会不会发出豆芽呢?

(3)哪一粒豌豆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为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洋溢着微笑,小女孩在想什么?

(5)小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哪些变化?

(6)为什么小女孩认为这一天简直像个节日?

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哪些是针对部分内容提问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

3.引导学生关注疑问词的不同,来体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含义。

4.出示同一个学生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判断哪个问题更有价值。

小女孩会好起来吗?

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好了呢?

明确: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能帮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三)朗读感悟

1.出示问题: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提示:练习豌豆生存环境及生长过程的语句来思考。

2.找出豌豆生存环境的句子。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1)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

(2)比较豌豆和小女孩生活环境的共同点:恶劣。

3.找出豌豆生长过程的语句。

句子一: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1) 提示学生根据标点符号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2)引导学生用惊喜、疑惑、难以置信的语气来朗读对话。

句子二: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引导学生重读的确和每天,体会豌豆顽强的生命力。

4.分析豌豆开花的句子。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女孩对豌豆花的珍爱。

(2)将美丽的豌豆花与恢复健康的小女孩进行对比,从而明确这是一个用生命照亮生命,用爱心唤醒奇迹的故事。

(四)妙笔生花

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朗诵袁枚的苔,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梁俊带领孩子们一起用歌声唱响《苔》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青苔身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量与生命意志。

2.总结:未来的我们,无论是一株平凡的豌豆苗,还是华美的牡丹花,只要心中怀着对世界的温柔与热爱,每一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最终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就像刚才歌曲中唱到的: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05 说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13、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处理了生字词之后,抓住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门豹的智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突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简要复述.这么长的课文,为了避免学生在复述的时候照本宣科,我交流平台的方法和建议提前搬出来,抛给孩子们,接着进行实践指导,出示兴修水利部分原文改编内容,通过与原文对比,让学生明白适当删减的方式方法,接着让学生对调查情况的环节用上所学的方法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不足的是,这是第一次学到课本剧,虽然课上布置了拓展的作业,但后期的展示做的不到位,如果再给学生演一演,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

14、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关注结构: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关注西门豹的办法: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表情生动,西门豹正气凛然,巫婆垂死挣扎,官绅胆战心惊,百姓半信半疑,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历史故事,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26西门豹治邺)

齐读课题,提问: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1.教师提问: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出示选项:治病救治治理治疗

预设:治理

2.教师指导识记豹字: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豹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每个撇画的长短与角度,上面的两个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横画要穿插在豸的第二个撇画下。

3.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西门豹,复姓西门,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教师:提问:同学们,预习完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相机板书。(预设: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词语:

西门豹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徒弟

提心吊胆磕头淌血开凿灌溉

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娶媳妇三个字都有女,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溉有氵,与水有关,结合课文庄稼得到灌溉一句可以知道,灌溉就是用水浇地;旱上面是日下面是干,其意思是长时间没有降水获降水很少。)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领读。

指导书写生字派、娶、饶。

师生自由交流书写要点,相机指导:派的横画较多,要写出不同的长短与角度,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略往上扬。

娶:上紧下松,基本等宽。耳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与又的横撇相互穿插,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饶:右下的兀字,横要写得短,撇画穿插在饣的竖提下方。

3.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鍀主要人物都有谁?

(2)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板书整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4)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间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惩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5)出示课后第一题,教师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教师提问:您能将几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讲述,再在全班展示。

预设: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三、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1.再次评价西门豹。

教师提问:开始上课时,我们交流了对西门豹的初步评价。现在,我们又读了课文,从这个事件中,还可以感受到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交流。

预设1:调查情况中,西门豹说要去送新娘,其实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罚坏人,可以看出他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

预设2:从惩治巫婆和官神这件事,可以看出西门豹做事计划十分周密。

教师过渡:读着读着,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了。课文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小组合作,整理西门豹实施计划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及学习单。

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学习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理清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学习步骤:

①自读:以较快的速度默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照样子提取关键词,把学习单填写完整。

②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习单

实施步骤怎么说怎么做

救下姑娘新娘不漂亮留下

惩治巫婆重选,麻烦巫婆去说一声

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催巫婆和官绅头子,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观察学习情况,引导做好展示准备。

(3)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做到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4)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3.深入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1)引导学生探究救下姑娘这一部分。

教师出示课件: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学生揣摩西门豹此时会想些什么,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西门豹在摸清底细的同时,惩治恶人的计划就已经形成了,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的整个计策安排得多周密。

(2)学生自主交流其余的惩治恶人部分,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说话的时候用了麻烦,表面上很客气,其实是他看穿了他们的鬼把戏,要让他们也尝一尝被淹死的滋味。

预设2:这些坏人干了那么多的坏事,最后恶果也落到了他们自己头上,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理解西门豹以事实教育老百姓

教师提问:西门豹这样做,除了要惩治恶人,还有什么目的?学生自读第15自然段,交流(预设:还为了教育老百姓)。

教师引导: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真相?这样做有何巧妙之处?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西门豹要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了西门豹的智慧,下课后抄写本课词语,将课文多读几遍,再次熟悉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调查惩治开凿

情况水渠

老大爷巫婆和官神老百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2.编写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书写练习

1.教师出示词语:徒弟、扔下、求饶、骗钱、灌溉,指名读准字音,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灌溉的书写,强调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灌字左上的+和中间的两个口要适当收缩,为下面的隹字留足位置。

3.学生练写。

二、方法建构,练习简要复述

1.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导入:这个故事很长,如果讲给别人听,怎样才能做到既简洁,又能让别人感受到西门豹的智慧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建议。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方法一一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

2.感受兴修水利部分的简洁,学习适当省略。

(1)教师引导:在原文中,兴修水利这一部分还有其余内容,根据原文改编的现代文是这样的(出示文段)

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

(2)学生快速读文段,与课文兴修水利部分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课文这一部分只讲述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以及这样做的结果。

(3)小结:课文保留的是西门豹管理邺县的业绩,也就是他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老百姓的不理解,以及西门豹对老百姓说的话,与此关联不大,可以省略。(板书:省略无关内容)

3.学习适当删减,练习复述调査情况

(1)教师过渡:调查情况也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挺多,我们怎样适当删减呢?先来看看老大爷对西门豹的四次回答。

(2)教师提问:老大爷四次回答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教师整理、板书:年年给河神娶媳妇;巫婆官绅硬逼老百姓出钱;送新娘的情景;人们外逃;年年旱灾。

(3)教师提问:联系全文想一想,简要复述这部分,为了让别人听得明白,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不能省略;

预设2:把姑娘放进水里要保留,因为后面西门豹用这个方法惩治了坏人

预设3: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与西门豹想要的事实真相关联不大,可以删减。

(4)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想考考他的卫士,他说:老大爷的话太多了,你能把造成邺县人烟稀少的真实原因说简洁一点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扮演这名卫士,将老大爷的话报告给西门豹。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全班展示。

预设: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通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娘妇,不仅要出钱,有女孩的人家还要出女孩。每个女孩都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往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年年干旱。

(5)完整讲述调査情况。

布置任务:加上这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将调查情况讲完整,做到语言简洁。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全班展示。

(6)小结:简要复述时,不是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删掉,或者适当省略。(板书: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4.复述惩治巫婆和官绅。

(1)教师提问: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讲得详细些,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复述方法吗?

预设1:要说清楚事情的整个经过。

预设2:要说清楚主要人物的表现。

(2)创设任务情境:河神娶媳妇那天,你正好在现场目睹了西门豹怎样惩治恶人。请你转告给那些未到现场的老百姓,让大家都了解事情的经过。

学生分小组练习,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小结:简要复述时,可以把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复述得详细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故事的经过,对人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5.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提炼出的简要复述的方法。

(2)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3)请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编写课本剧(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放在第三课时或者课下完成)

1.课件出示剧本片段。

西门豹:(双手背在身后,大声地)来呀,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两个女徒弟搀新娘出场,新娘低声哭泣,用手抹泪。)

西门豹:(看看姑娘,皱着眉头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好看!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卫士)来呀,送巫婆上路!

卫士甲、乙:(上前,大声地)遵命,大人!(分别抓住巫婆的左右手臂)

巫婆:(满脸惊慌,身子往下沉,绝望地)不不要啊,西门大人饶命哪!

西门豹:(一挥衣袖)休得多言,快快去通报河神!

(卫士拖巫婆下场,远处传来巫婆凄厉的叫声、落水声)

(老百姓低声议声。众官绅吓得浑身哆嗦,低头不敢言语)

(1)教师提问:请大家快速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1:这是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情景,但是和课文的方式不一样。

预设2:课文中只写了西门豹怎么说,这里每个人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预设3:还写了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作。

(3)教师相机引导:现在我们看到的阅读材料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后面的选做题。

2.学生自读选做题和阅读链接。

(1)教师提问:阅读了书上的内容,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片段,你们觉得剧本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预设:剧本要把人物的对话写清楚;要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

3.分解任务

(1)教师谈话引导:大家还记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吗?学生再次回顾:救下姑娘;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威慑官绅。

(2)学生讨论:为了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表演完整,大家认为还要加上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来到漳河边,老百姓明白真相......

(3)出示任务及步骤。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至两个片段,改编成课本剧,并演一演。(可在课后完成)

步骤:

①讨论:对话的人物有哪些;怎么对话(对话的内容、神态、动作)。

②编写: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剧本,一人执笔,相互补充。

③排练:课后进行排练,可以只排练小组选取的片段,也可以和其他小组合作,表演整个过程。

4.学生练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视,进行指导。课上未完成,课后继续完成,加强过程管理。

四、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1.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任务。

(1)将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提提建议。

(2)继续编写课本剧,在小组内排练,并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

省略无关内容

15、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16、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安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篇口语交际,教材列举了三位小朋友遇到的烦心事,正需要安慰。要求同学们了解具体情况,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心情,然后再思考如何进行安慰比较合适。在此次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渗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以及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知道安慰的含义,能够结合安慰对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在模拟的情景交际中语言实践,注意说话的语调、语气,能够借助手势及其他物品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3.培养善于倾听、合作、表达的好习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语言 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师生交流,打招呼。培养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认真倾听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预设:A:陈老师好。(你好!)

B:陈老师您好!(评价:知书达理)

C:陈老师您好,谢谢您能来给我们上课;(评价:热情大方)

D:陈老师您好,我是( ),欢迎您来到( )给我们上课;(评价:你将来一定是一位外交官!)

2.同学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称呼你(直接叫名字或者叫名字里的后两个字。)

3.我们都这么熟悉了,算是新朋友了,陈老师最近有件烦心事,请你们帮帮我?

4.出示:我儿子刚刚考完期中试,语文成绩非常不理想,我很生气,他很沮丧。我该怎么说?是批评呢还是安慰?板书:安慰

5.大家看,这个慰是心字底,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安慰让他的心里能( )

指名:心里好受一些;心里能平静一些,心里能愉快一些,心里能阳光一些

6.学生教我安慰儿子;我怎么说,我的儿子心里会舒服一些,还能达到我的想法。

预设:A失败是成功之母;

B成绩不能代表你的能力;

C学习之路还很长,一次跌倒不会影响你,跌倒了爬起来,才能最终成功。

7.小结:良言一句三冬暖,好话百听也不厌啊!

二、品析语言 领悟技巧

1.就在陈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之前,我们学校刚刚开完秋季运动会,学校专门还放了一天假呢?可是我们班的小峰同学却高兴不起来,怎么回事呢?

出示案例:在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中,小峰摔倒了,他的班级在这个项目上没有取得名次。小峰心里想:都怪我,我要是没摔倒就好了。

2.陈老师现在化身为小峰同学,谁上来安慰我。

注:老师装作一脸不高兴地样子,坐在椅子上。

3.选择一名同学上来安慰,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认真倾听,一会来评价评价。

4.交流:回顾刚刚这位同学对我的安慰,他首先,接着。

相机板书:了解情况 好言相劝 真心鼓励

5.角色互换:谁来体验小峰的角色,陈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安慰小峰。(师:师注意有意识安慰时带上动作,语气柔和,亲切。)

6.学生评价老师的安慰。相机板书:关注动作 注意语气

三、运用语言 情景交际

1.出示案例2和案例3,请同学们在其中任选一个,同座位之间模拟情景进行安慰。提示:按照要求

2.同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4.小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安慰了,陈老师班级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同学,谁能帮帮我?

四、融情语言 心育渗透

1.出示案例:小华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自从去年他爸妈去外地工作以后,他就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性格也变得内向了。每当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时,他就特别难过。如果你知道了这情况,你会怎样安慰他呢?

2.同学交流:

A经常主动和他一起玩,一起做游戏,让他慢慢忘记事。

B我会写一张卡片悄悄的告诉他,爸妈虽然不在你身边了,相信他们一定还是爱你的。

C找老师,多给他一些关心、关爱。(评价:有爱的陪伴,他就不会孤单。)

3.小结:安慰的方式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安慰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这样效果会更好。板书:选择方式

五、内化语言 付诸实践

1.小结:语言有魅力,安慰有力量;一句话真诚的安慰能融化内心的一座冰山;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调都将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所以,陈老师打算成立心灵安慰热线,我打算从我们同学中招募成员,你们谁想来应聘。有一个条件,请你讲一讲生活中你安慰过谁?是怎样安慰的?

2.学生交流;

3.总结:你们都可以成为成员,希望你们言必行行必果。

板书设计: 安慰

了解情况 注意语调

好言相劝 适当动作

主动帮助 选择方式

真诚

17、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18、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课文《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由此升华到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收吃议四个部分,详略安排得当,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教学目标

小学的学生们已经学习和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对生活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思想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基于对教材和学生们特点的的认知,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居然一词的感情并会造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分清课文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从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上的详略分明,以及如何通过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 教法学法

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科学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每个学生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为了让每个学生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获得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我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质疑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五、 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定为两个课时,今天,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四个步骤:

1、复习检查,探究新知

首先我会提问:为什么课文中用了居然一词?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很容易可以归纳为:1: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2:丰收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知道了居然一词的意思,而且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然后我会随机挑选两名同学用居然一词造句。对于上节课留下的另外一个作业自己观察花生的生长过程,我会出示幻灯片,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实践结果与图片进行比较,总结出花生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的特性,由此激发学生们探究新知的兴趣,这样一来,也不会使课堂显得过于沉闷,引出了课文《落花生》一课。

2、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在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接触之后,会有所感悟,同时会有所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所以在自由读课文之后,小组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再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们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有些同学可能回答是按照种收吃议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有的也可能回答是按照从种到吃的时间顺序来写的等等。(板书:课文结构:种收吃议)作为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们多种答案的出现,同时要对学生们的一些答案进行肯定和鼓励。

接下来可采用计时法来看本文的详略由老师朗读,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种收吃议四个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的时间上进行直接感受。

课文略写的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详写的是议花生。再通过小组讨论,从文本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等方面理解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直观、形象、而且学生们乐于接受。在学生们易理解、乐接受的基础上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延伸课文,探究品性

分小组选代表,以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落花生》一课有感情地读出来,再通过朗读代表我的心的游戏进行本课重点的品读,即通过小组齐读、男女生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中父亲所说的话,然后挑选一名学生们把自己觉得父亲的话中最能表现出花生品质的话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就有机会谈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趣,而且给学生们一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由此一来,本课的重点也就凸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父亲把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进行对比,能够体现出花生的什么品质?学生们由此问题通过对比和讨论来加深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进行点拨。结合本课,再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然后由学生们讲此类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此类写作手法的好处。(板书:写作手法:详略得当,借物喻人)整个过程中要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允许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们的教学改革思维,实现文本开放,同时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4、 读中辩论,升华主题

道理越辩越明,我会采用电视《实话实说》栏目的方法进行辩论,要求学生们说实话,辩论的内容为在当今社会中,你是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

学生们在进行小型辩论赛中,第一轮讲述各自的优点,第二轮讲述对方的缺点。 只有通过辩论,才能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板书: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让本篇课文带有时代的印记,教出新意,更有利于对学生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六、 板书设计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是再现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课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落花生

课文结构:种收吃议

写作手法:详略得当,借物喻人

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

默奉献的人

将板书设计如此,更好的突出了本堂课的精华。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指导!

19、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20、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3、分工合作,自学自悟。

4、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5、读、想、写结合,寻找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

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

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

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

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使这首诗,这位伟人的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21、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

(1)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3)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3、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三)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欣赏歌曲《地道战》。

(四)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地道的特点历史地位

22、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23、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了解说明对象松鼠的特征与习性,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体会科学小品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我通过完成填空、自我介绍的环节,先对松鼠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与习性。再通过你说我猜的环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完课内的知识点之后,学会迁移和灵活运用。

2、在梳理完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松鼠》一文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在学生答出逻辑顺序后,带领学生明确逻辑顺序的概念,同时简单复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以达到第二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文章是如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比较辞海词条和课文《松鼠》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不同说明,来体会《松鼠》一文语言的生动性。在对比阅读后,学生表示更喜欢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说明,因为辞海词条的语言平实,对于学生来说稍显枯燥,《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文的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准确。在辞海词条中,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松鼠的体长。在《松鼠》一文中,经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我利用板书将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作业布置方面,学生在当堂练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如果能补充介绍小动物习性或其他方面的特点,就能写成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小品文。回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在大作文本上,将学生的口头练习最后落实在笔头上。

5、学生的情感培养方面,我在教学的最后对《松鼠》一文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布丰写松鼠,不是完全用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写,而是带着亲切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所以整篇文章语言生动,饶有趣味。对待万物,我们应保有一颗温暖的心,有真爱,才有美好。

在整节课中,我认真落实了听说读写,围绕着中考考点来设计提问问题。总体来说,预设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各环节的用时和预设的相差不大,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公开课,心情是忐忑紧张的。在讲课结束后,我结合课堂观察和评课时各位老师的评价,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课文《松鼠》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下:

1、专业行为表达: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指导学生阅读和朗读有4次,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有3次,指导学生分析评鉴有1次,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有2次,引导发现并解决问题有1次,点播思考问题的路径有2次,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有1次,用文本指导审美有1次,重视人文熏陶有1次,讲授精彩之处有3次,重要知识解释准确有1次,关联旧知识和课内外迁移有2次,强调重点恰当有1次,板书运用恰当有3次,点评学生到位有2次,纠错及时有2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因势利导培养使命感方面,由于文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有缺失。

根据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专业行为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些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们去完成,比如自我介绍时,我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词,就自己先作了漂亮一词的示范。后来我课下和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漂亮恰恰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在学情分析上,还要再下功夫。

(2)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更有针对性,要学会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总结,不是简单地评价很好、不错等词。对于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3)预设性过强,引导的语言过多,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用词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精炼,有些时候话语过于重复啰嗦。

2、媒体应用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投影预设的课件页面有9次,现代媒体运用有11次,投影学生学习成果有1次,播放声像资料有1次,阅读教科书内容有5次,完成教科书活动有2次,教师板书有4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纸媒教材运用、传统媒体运用和现代媒体运用效果都为等级A。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媒体运用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课堂导入播放海绵宝宝的片段,使学生较快进入情境,幻灯片重点突出,板书条理清晰。但在播放幻灯片和书写板书时,有时会出现延迟的情况,所讲内容和幻灯片展示没有及时对应上。

(2)由于文体限制,利用实物模型教学和电子模拟实验没有出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3、核心素养培育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语言积累丰富有11次,解读文本精当有3次,表达阐述到位有2次,联想想象丰富有1次,思维发展与提升有5次,探究有理有据有2次,收获审美体验有2次,发展审美体验有2次,口头书面创作有2次,文化传承与理解有1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文化视野与增强使命感这两个方面在教学中都呈现得较少。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在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让学生对比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和生动,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善待万物。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有所欠缺,这与《松鼠》一文的文体有一定的关系。

(2)文本解读详略得当,但在语言品味板块,留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时间还是有些短。对于作者如何做到生动地说明小松鼠这个问题,应该留出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回答。

4、师生交往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有8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8次,教师提问全班回答有5次,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有4次,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有1次,学生交流互相评议有2次,指导学生讨论或辩论有2次,教师激情感染有3次,班级气氛热烈有2次,个体表现突出有3次,教师点评用语有针对性有3次,教师点评用语有激励性有2次,有理有据纠错且保护学生自尊心有1次,进行形成性检测有2次,及时反馈检测效果有2次。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师生交往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语言具有感染力,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比重较大,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还是少了一点。教师提问,个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多,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互评较少,这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2)在点评过程中,针对性不够,很多时候重复使用很好、不错、非常好等词,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并及时地进行总结。

(3)教学预设方面可以更灵活些,不一定要学生答到幻灯片上预设的关键词,对学生多元的想法和感受再包容一些。

5、课堂提问行为:从柱状图的数据来看,问题指向性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问题。问题类型方面,描述性问题的百分比为43.33%,判断性问题的百分比为23.33%,论证性问题的百分比为6.67%。获得答案的途径方面,42.86%靠阅读教科书和资料,54.29%靠学生思考,2.86%靠学生谈论。应答方式方面,80%为个人应答,20%为集体回答,无合作交流。学生应答水平方面,74.29%的应答基本正确,25.71%的应答正确有逻辑。教师理答方式方面,48.48%为直接评判,48.48%为追问和补问,3.03%为组织评议,无批评或不理睬的情况。课堂提问与学生应答情况总体来较好。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课堂提问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问题明确,针对性强,难度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问题类型多为描述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论证性问题的比重较低,问题的类型较为单一。

(2)获得答案的途径多为读书和思考,应答方式多为个人回答。在课堂问答方面比较缺憾的地方是缺少小组讨论。在课前预设时,关于说说辞海词条与《松鼠》第二自然段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个问题,我预设的是学生先集体朗读辞海词条,女生再朗读《松鼠》第二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太过紧张,在学生自行比较后就让个人来进行发言回答。教学结束后,我觉得这个疏漏是可以避免的,在今后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也会调整心态,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教学。

去年六月,我从上海回到家乡,来到昆明三中,转眼一年,秋去春来。怀着对昆明三中的向往和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我捧着一颗炽热的心重返校园,完成了新的人生角色的转变。我听过晨光中最动人的读书声,我看过灿若云霞的三月樱花,我在星光下静静聆听风穿过操场的声音。我遇到了我教育生涯的第一届学生,他们调皮可爱,也认真踏实,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我遇到了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们,我在三中的大家庭里被爱和温暖包围着,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三中积极向上的氛围里,我督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我坚持阅读教育类书籍和期刊以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在学习和培训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打造自己的源头活水,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这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准备此次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每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都是一次成长。感谢我的师傅陈玉英老师,安抚我焦虑的情绪,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听我讲课,每一个细节都提出改进的建议。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反思是面莹澈的镜子,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及时地去调整和改进。我会将此次公开课的收获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站好站稳三尺讲台。

24、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桥》。因为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后说体会,这节课就在学生对山洪的恐慌、害怕中拉开了帷幕,接着我直接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学,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生词,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感知全文。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又通过刚才的自由读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写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汇报,老师适时指导梳理并加以鼓励。

三、抓住重点,走近老汉

这里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以体悟老汉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一旁引导,让学生随机汇报句子谈想法。如:

学生汇报课文1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动作描写冲、揪、吼,及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老师范读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悟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老师范读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学生汇报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感悟,从哪里能看出他像一座山?学生能找到不说话、盯着,我趁势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对比老汉的表现与人们的表现。这里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的关键词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与老汉的表现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不说话盯着、沙哑的喊话来对比,并且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其进行一对一的相互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两者间的反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汉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它的内心,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并质疑课题:文章主要写的是老汉,描写桥的内容并不多,为什么作者会以桥作为本课题目呢?当学生想不到时,老师适时引导:这桥通向的是哪,意味着什么?这时,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一座生命桥,又是一座连接党员和百姓的亲民桥。

2、为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练笔:山洪过后,老汉的坟前跪了一排又一排的村民,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回顾课文,又能在练笔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