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妙招 > 正文

土木堡之变的真实情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食家吴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美食家吴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土木堡之变的真实情况

公元15世纪初,蒙古分裂为瓦刺和鞑靼两部分。后来瓦刺打败鞑靼,统一了蒙古各部。势力强大的瓦刺不断地岀兵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攻打明朝。操纵军政大权的宦官王振,企图侥幸取胜。明英宗受王振挟持,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未做充分准备,就率50万大军亲征。当军队抵达大同时,听到前方失利的消息竟不战自退,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南)被瓦刺军包围。也先见明军人多,硬攻难以取胜,于是派人下书诈和,英宗轻信敌方诡计。也先乘明军不备,指挥大军冲杀,致使明朝50万大军全部崩溃,明英宗做了俘虏。这就是“土木之变”。

这次战役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从此,明朝开始转入衰落时期。

传统史学观点,包括《明史》《明实录》,均认为此战大败的元凶,是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王公公,犯下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才导致大军覆没。

可是随着现代人对明代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均确定明代宦官仅仅是秉承皇帝意志的代言人,本身并没有足以左右皇帝的权柄,强如党羽满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也仅仅是崇祯帝这么一个刚登基的新君就轻松拿下。因此土木堡之战的真正罪魁祸首,同样应当是皇帝朱祁镇无疑,而王振公公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的进退失措、指挥不当背锅罢了。

特别是明朝大军先取道紫荆关回京,欲经蔚州;而后行走40里,却又改道东行,向宣府行进,如此诡异行军路线,决策者只能是朝令夕改的皇帝朱祁镇自己。

而后的不肯入怀来城宿营也好,不肯采纳兵部尚书邝埜之议,车架先行驰入居庸关也罢,初战失利后着急与瓦剌议和,反中其计也好,哪一样真是王振区区一个太监能做主的?

在关于土木堡之战的相关记述中,朱祁镇这么一个成年人,整场战争中居然就像个王振的提线木偶,王公公怎么说,他便怎么去指挥群臣三军去做,全无半点异议。

而随行文官武将阵没者,文官名录如前述整个大明王朝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京城门户亦已洞开,经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时期的帝国经此一败,竟到生死存亡关头。

这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英国公了。永乐大帝朱棣麾下的第一名将,交趾的征服者,安南人的噩梦,大明帝国的军神,年纪已过七旬却在乱军中遇害,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后人对此多有不解,难道以他的军事才能,竟然预见不到面临的危险,只能眼看着大军蹈入死地么?难道以他的德高望重,竟然却面对王振一个宦官无能为力,只能赔上自己的性命么?

土木堡之变反应出明朝哪些致命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明朝开始时的很多皇帝还是表现的不错的。朱元璋和朱棣上阵能统兵御敌,下阵能治国理民,很好充当一位统帅的职能。而明仁宗,明宣宗则很好的完成了由统帅到管家的过渡。仁宗皇帝能统兵御敌,宣宗皇帝能任用将领御敌。而且这两位大明王朝的家长把家管理的整整有条的。

但是自从英宗开始,一些帝王就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了。一个管家的角色,武宗要当纨绔子弟,还想当将军,嘉靖和万历则是活脱脱的道士,坑的大明直接患了重病,熹宗本该充当医生的角色,却干起了木工,这还好,崇祯皇帝确实想当个医生,却胡乱开药,导致大明暴病而亡。

大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明朝明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大明自从立国以来,与蒙古进行反复拉锯。太祖和成祖期间,明军多次深入漠北,追亡逐北。但是自从仁宣之治后,大明王朝改为守势。所以,这样的大规模对大明王朝的进攻还是很少见的。这也是对大明王朝的严重威胁。但是远远不是生死存亡的威胁。

面对这种局面,皇帝的身先士卒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时候的大明王朝的皇帝,已经不是朱元璋和朱棣了,甚至连朱高炽都不如。长在深宫的朱祁镇,根本不识兵戈,在这时候,要做的是选派得力干将,率领大军前去迎敌。自己在后方调度,稳定后方,支援前线。没有必要亲临前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食家吴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食家吴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