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各地的丧服是怎样的 北方各地的丧服

  • 教育
  • 3周前
  • 3
  • 更新:2024-05-27 14:58:17

导读:每年祭祀节日,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其实这些只是扫墓上的知识,若是丧葬文化,那么你会发现,要了解的事情和流程要多得多,办一场丧事下来很是累人。那么,关于丧礼中的丧服文化,你知道多少呢?各地的丧服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北方各地的丧服吧。

各地的丧服是怎样的

尽管在过去的典章中,汉族有规定的五服制度和丧服,但实际上中国各地的丧服也不尽相同,由于丧家的经济力量以及地方知识系统的解释,甚至时代不同等原因,中国各地的丧服式样也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特征来。

北方各地的丧服

在中国北方,各地的丧服大同小异,如黑龙江各地,通常在人死后当天或隔天成服,其丧服多为“粗白布长衫,皆毛边,即古斩衰之意,戴白孝巾或白布帽,腰系麻绦,履以白布幂之,拄丧杖”。中国最北边的瑗珲县,汉族在成服后,“服白布长衫,戴白孝巾,杖用柳去皮”。安达一带汉族的丧服名曰孝衫,其“用粗白布制之,而不缝其缘”;其次,要“以白布覆头,向后双垂其带,男曰孝帽,女曰包头。腰系紫麻绳,呼为孝绦。以杨柳枝为杖,长约二三尺,剪纸缠之,名为哭丧棒”。望奎等地的丧服也是“以白布为之,襟袖皆毛边(即古斩衰之意),头戴白布孝帽,如口袋形,一端开,一端缝,约长尺许,腰系紫麻绳一条,三分其头,束二而垂一,履以白布幂之”。来吊唁的戚友则用“孝布三四尺佩于衣带间,谓之破孝”。

吉林大多数地方是在报庙后即遵制成服。其“父母之丧,柩葬之前,缟衣齐衰,麻带素食,囚首偻行;既柩葬后,素衣,白领,白带,白冠,白鞋,二年而终。祖父母、伯叔父母,期年而终。亲愈远而服期愈短。至亲友来吊者(亦皆按次成制,而未及门之妇、婿来吊者,白服之外,且给红布被之,盖用以避凶也),柩葬后,即脱制。民国来,有以青巾系臂代丧服,或不丧而白其衣或鞋帽者,乡民初唾为异端,且以为不祥。习俗入人心之深,殆有如是者也。予乡童谣有云:‘洋学生,长得怪,爹妈不死,先把孝(丧服)来戴。’盖反对不丧而穿白衣也”。辑安人入殓后成服,“子女用斩衰。男冠孝巾,复以白布蒙首,由后垂前;女用整幅白布包头,散发括以线,亦以白布蒙首,曰搭头布。以麻线束腰,曰孝绦”;以纸裹秫或柳条,以代竹、桐,曰孝棒。临江一带办丧时,子女均用斩衰。男以半幅白布缠头,复用棉团塞耳;女用半幅白布覆首,折叠三角,名曰“搭头”,以麻缠发。男女俱以麻绳束腰。取秫秸或柳条,俱以白纸缠裹,孝子拄之,名曰丧杖。在通化一带的丧服则有:“斩衰:服生麻布,旁及下际不缉,麻冠,绖,菅履,竹杖(上圆下方,长与心齐);妇人麻屦,不杖,余同。齐衰杖期、不杖期:服熟麻布,旁及下际缉之,麻冠,绖,草屦,桐杖(上圆下方,长与心齐);妇人麻屦,余同。齐衰五月、三月:服熟桐麻布,冠、绖如其服,草屦;妇人麻屦。大功:服粗白布,冠、绖如其服,茧布缘屦。小功:服稍细白布,冠、绖如其服,屦同上。怨麻:服细白布,绖带如其服,素履无饰。”

辽宁海城人服孝时,粗白布为衣曰孝衫。叠布为冠,男曰孝帽,女曰“包头”;其穗,男丧则左,女丧则右,视服之轻重为长短。以麻为绖束腰间,拖于身后,父母俱没者双垂,余皆单垂,亦视服之轻重为粗细。男女孝履,皆以白布幂之。桓仁人服丧时,子女用斩衰,男冠孝巾,以白布半幅绕额覆首,由后垂前;女用整幅白布折叠缝纸覆首,俗呼包头或“搭头布”,散发括以麻。男女俱以麻绦束腰。杖,以纸裹秫秸或柳条以代竹、桐。铁岭人成服后,男女各用麻为绖束于腰,曰“孝绦”,其粗细长短,以服制轻重定之,端垂于后,父母俱无者双垂。庄河的主丧者,白布帽如米袋。

“成主之家主丧者加练冠,如去翅纱帽,上有纸糊硬梁,父没于帽左缀一棉花球垂至耳旁,母没缀于帽右,额上用粗麻布一小方缀于帽前以蔽目,取人子哀痛迫切,耳无他闻,目无他见之义,练冠后拖白布带约三尺余,名曰搭背。妇人丧冠,亦有之糅麻辫绳。身著粗布斩衰,肩披麻衣,腰束草带。”“手持秫秸,缠以纸条,取竹杖、桐杖扶持,居丧毁瘠之义。”在锦县、义县等地,人死后卑族即服丧,以粗布为衣,曰孝衫,叠布为冠,曰孝帽,女曰包头。冠之用布,或九尺,或七尺,或五尺,视服之重轻为长短。以麻为绖束于腰,垂于身后,父母俱没则双垂,余皆单垂,亦视服之重轻为粗细。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各地的丧服是怎样的,北方各地的丧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