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正文

老干妈简介(老干妈简介 023dir)

老干妈简介(老干妈简介 023dir)

老干妈 是那里的特产?

陶华碧老干妈牌油辣椒是贵州汉族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几十年来,经过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辣味突出、回味悠长的特点。是居家必备,也是送给亲朋好友的好礼物。

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其独特的油炸技术,推出了一种独特的佐餐调料,让顾客们大饱口福,津津乐道。1996年量产后,迅速成为国内销售热点。老干妈是国内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商,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椒、辣菜、风味腐乳等20多个系列产品。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被直接翻译成“老干妈”,也被翻译成“女神”。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视老干妈为贵族调味品,以11.95美元(约7.74英镑,折合人民币79.1元)的限定价格抢购了两瓶。美国的“老干妈”绝对是“从中国进口的奢侈品”。中国贵州省桂阳市龙洞堡剑龙路138-15号湖蓝{只说再多} | 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推出了一款独具特色的佐餐风味豆豉调味料,让顾客大饱口福,侃侃而谈。1996年批量生产后,风味豆豉迅速成为中国的热点,人们意识到一种受欢迎的调味品即将问世。1996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产品命名为“老干妈”。在企业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的带领下,300多名“老干妈”员工一直秉承“诚实、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改造上推陈出新,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检验实验室,安装了集洗瓶、消毒、灌装、封盖于一体的机械化流水线,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加工的转变。基于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开发新产品,先后开发了风味油椒、鲜牛肉末豆豉、风味腐乳等10多个品种。老干妈现有员工1000多人,日生产辣椒制品43万瓶,年产值近5000万美元。在全国65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老干妈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和辣椒产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原本是贵州特色调味品的“老干妈”,现已成为调味辣椒调味产品的代名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众多消费者的必备产品。发展高附加值辣椒系列,打造辣椒加工业“航母”。|

请收下,谢谢!

老干妈简介

老干妈的发展历史

陶华碧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读过一天书,因为他的家庭很穷。20岁时,她嫁给了地质206队的一名队员。但几年之内,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只能去其他地方打工摆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到处捡砖头,建了一家不起眼的餐馆,专营凉粉和凉面。晚餐她专门做了辣酱,生意非常红火。一天,起床后,陶华碧感到头晕,所以他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道,顾客来吃饭,听到没有辣酱就转身离开。这一事件极大地触动了陶华碧。

她立刻看到了辣酱的潜力,潜心研究。经过几年的试生产,她做的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吃了凉粉后,很多客人买一点辣酱带回家,甚至有人买她的辣酱代替吃凉粉。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做越差,但是她做了多少辣酱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她的辣椒酱卖完之后,就没有客人吃果冻了。她关上店门,去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大排档,发现他们的生意很好,因为这些人用来做调料的辣酱都是买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陶华碧放弃了这家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1996年7月,她在桂阳市南明区云观村委会租了两间房子,招了工人,成立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酱,取名“老干妈”辣酱。

虽然建厂初期产量很低,但当地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陶华碧亲自携带辣酱,送到各单位的各个食品店和食堂试销。然而,不到一周的时间,试销的经销商就一个接一个打来电话,要求她加倍发货。一年后,“老干妈”辣酱经过市场检验,在贵阳站稳了脚跟。

扩展信息: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贵州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企业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的带领下,老干妈企业全体员工一直秉承“诚信为本、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通过艰苦奋斗,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老干妈公司已形成日产辣椒制品120万瓶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豆豉、风味腐乳等20多个系列产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商。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当成高贵的调味品,限时抢购价格。美国的“老干妈”绝对可以算是“从中国进口的奢侈品”。马劳以160.59亿元入选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

品牌价值名列第151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干妈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双手一到春天就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找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这些赠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扩展资料: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她始终坚持这个原则。“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起底老干妈辣椒酱 揭陶华碧白手起家创业历程“老干妈”原名陶华碧,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和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结婚了,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生意十分兴隆。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此事给了陶华碧启发她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麻辣酱,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赢得了四面八方的客人。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此时陶公示碧开始琢磨: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老干妈麻辣酱”。

陶华碧和工人一起做工,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消化不了。陶华碧就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试销。因为口味特别好,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从此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并销往全国各地。

扩展资料: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主动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帮她处理公司事务。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他读,她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然后,她就在李贵山指点需要她签名的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

陶华碧曾先后获贵阳市南明区“巾帼建功标兵”,贵阳市南明区“创卫先进工作者”,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贵阳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杰出创业女性,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被*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国著名辣椒制品品牌创始人“老干妈”陶华碧表示:“‘老干妈3年缴税8个亿,实现31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带动两百万农民的致富,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

2016年两会,贵州团代表“老干妈”陶华碧请假,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来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

2017年全国两会,陶华碧再度因身体原因缺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老干妈“老干妈”名叫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别人没有的独到的“绝点子”:别人不过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这个点子一实施,生意果然十分兴隆。

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她当上老板后,知道管好工厂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后,她认准了一个“管理绝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搞不好?

风风火火的陶华碧这么说,就这么干,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她当老板的都这么拼命苦干,工人们还会惜力吗?

可是,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

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结果,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了公司!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小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就必须走上正规,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就要俱全,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所有这些,让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最初觉得真是太难了! ?

但是,她的性格偏偏就是不畏难。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她就苦练起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然后让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听得打瞌睡了,她就泡上苦得舌头发麻的浓茶喝……最终,她苦练出了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每次统计表一出来,财务人员念给她听时,她居然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分辨出对错。

最令她头痛的是,她得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还得上台发言……这对于没有文化的她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啊!无奈,她只得寻思请能人来辅佐自己了。没想到,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主动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他读,她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然后,她就在李贵山指点需要她签名的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尽管如此,她还是拿出干活时那样的“力气”,苦练起来。

可没上过学的她真的练起字来,竟觉得比当初切辣椒都难。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拿出干苦活的劲头整整练写了三天!当她终于写好了自己的名字,竟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拼!苦拼!”这就是陶华碧起家的第一“绝招”。就是靠着这股拼命劲,她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扩展资料: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顾客至上、持续改进。

节能降耗、预防污染、绿色企业、清洁生产、遵纪守法、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共同成长。

“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诚信经营,质量第一”?

“你说老干妈卖到多少个国家?我也不晓得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陶华碧豪气地回答。

“网传老干妈在国外的价格是国内的好几倍,请问是真的吗?”

“国内确实便宜得多。”老干妈说,但她对价格上到底差多少,却不愿意回应。“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老干妈陶华碧右手一挥,气定神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干妈你说的是真的。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别人没有的独到的“绝点子”:别人不过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这个点子一实施,生意果然十分兴隆。

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扩展资料: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风风火火的陶华碧这么说,就这么干,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

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结果,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了公司!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老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