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妙招 > 正文

微信怎么投诉欺骗行为(微信被人投诉显示欺诈)

微信怎么投诉欺骗行为(微信被人投诉显示欺诈)

辟谣“传真机”盘点又来啦~

东哥为您梳理了

3月的热点谣言和骗局

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类

谣言

干眼症就是眼睛缺水,勤滴眼药水就行了?

真相

干眼症,是由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状,常表现为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眼痒、视力模糊、疼痛、畏光流泪,严重的还会导致角膜损伤甚至视力损害。

角膜的保湿靠泪膜,而泪膜的最外层覆盖有一层睑板腺分泌的“油”,以防止水分过快蒸发,这层油就是睑脂。如果腺体分泌不出油脂了,就会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80%以上的干眼患者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

对于“缺油”型的干眼症,一味用眼药水进行“补水”不仅成效甚微,还可能因破坏脂质层而加重病情。同时,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及其他化学物质,也会对眼表角膜、结膜细胞产生损害。

——北京日报客户端

谣言

网红黑芝麻丸能够“以黑养黑”,预防脱发?

真相

黑芝麻的黑来自一种黄酮类物质,但人体内黑色素细胞组成的氨基酸衍生物,跟黑芝麻中的色素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就算吃黑芝麻,并不能帮助体内黑色素的生成,减少白头发。

理论上,黑芝麻里的维生素B2可以预防脂溢性皮炎,但是要满足成年女性每天1.2毫克的维生素B2需求,得吃500克以上,男性则要更多。绝不是商家、网红推荐的那样,随便吃一点就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

此外,黑芝麻是一种油料种子的作物,它的含油脂量通常可以达到重量的一半以上。而如今的脱发者以“脂溢性脱发”为主,其皮肤油脂分泌多,真菌容易繁殖,引起毛囊损伤。如果进食过多的黑芝麻丸,还可能会加重油脂分泌,引起头皮的瘙痒、红斑等,并会造成体重和血脂的负担。

——北京日报客户端

谣言

碱性水能治病,是“健康水”?

真相

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碳酸氢钠对碱化尿液或缓解胃酸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相比临床用药,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以每升含200毫克碳酸氢钠的弱碱性水为例,喝到7.5-15升的量,才是一天的口服碳酸氢钠片的处方剂量。因此,碱性水是不能替代药物的。

——央视网

谣言

做完核酸,身体能吸住金属?

真相

事实上,无论是进行核酸检测还是接种新冠疫苗,都不可能让身体产生磁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教授王颖表示,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些免疫反应,体现在免疫细胞的功能上发生变化。但是,细胞功能的变化并不会造成人体表面物理特征的改变。

同样的,进行核酸检测也不会改变人体表面的物理特征。通过鼻咽拭子采样做核酸检测,仅仅是将一些上皮或者液体采集走,不会对人体的生理、物理特征产生影响。

——上海网络辟谣

谣言

做完核酸要喝醋和热水杀菌?

真相

——北京辟谣平台

生活类

谣言

带“小金盾”的儿童化妆品都安全吗?

真相

今年1月1日实施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指出,儿童化妆品应当在销售包装展示面标注国家药监局规定的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

3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小金盾”不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化妆品包装上的“小金盾”标志,仅说明这个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并不代表该产品已经获得监管部门审批或者质量安全得到认证。这也意味着,有“小金盾”的儿童化妆品不一定是高分产品。

回顾3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看完东哥的辟谣盘点,

你应该“心水更清”了吧~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涉支付码骗局

出借收款码可以赚钱?

有可能涉及犯罪!

典型案例

划重点

天上不会掉馅饼,出租收款码帮人收钱,轻则被限制收款,重则可能涉嫌犯罪。

莫名收到银行逾期短信?

也许有人在盗取支付码

典型案例

一份刑事裁定书显示,被告人从QQ网名“保罗”(基本信息不详)处获得他人办理信用卡公民信息后以冒充银行客服人员的方式从网络群发平台上向被害人发送信用卡逾期的虚假短信,并在短信中预留银行客服虚假电话。被害人拨打该虚假电话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解码器获取被害人在其手机上输入的身份信息、支付密码及验证码,随后登录被害人银行卡APP等网络支付平台生成支付码,通过支付扫码的形式将被害人的钱财划走。

划重点

据分析,欺诈分子利用部分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模式单一、缺乏辅助身份识别手段等漏洞,使用受害者真实的个人敏感信息,冒名注册账户,通过应用端收付款码窃取受害者的资金,并不定期更换设备及IP地址信息,规避风险交易规则。

付款码支付一定额度内的免密支付,更高额度需要填写密码或验证码,因此,千万不能随意将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告诉他人,以防受骗。

客户扫了付款码却没收到钱?

可能是被套路了!

典型案例

2022年1月,云南省陆良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了一起诈骗案件。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因屡次以电子支付扫码但不付款的方式实施诈骗,被警方依法行拘。

划重点

明明是收款为何变成付款?

条形码18位数字泄露了

典型案例

某奶茶店员工小麦接到一个订餐电话,对方称可以先付款,晚一点儿再到店里取餐,当小麦让对方把消费金额转账到他支付宝账号上时,对方表示要用另外一种方式转账。于是,小麦按照对方的指引打开了自己的支付宝,并点击进入首页上方的“付钱”项,随后对方要求小麦把页面上方的一串18位数字告诉给他,说是用于付款,此时小麦并没有细想,便把付款码的18位数字在电话里读给了对方,对方称数字过期,要求小麦刷新后再报一次,小麦照做之后,对方说支付不成功,表示稍后直接去店铺购买,便匆匆挂断了电话。不久,小麦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有两笔支出,分别被消费了409元和399.82元,此时,小麦才反应过来,自己接到的是诈骗电话。

划重点

关键词:涉P2P平台骗局

日前,北京大兴反诈中心发布关于“P2P退款诈骗”的警示。民警提醒,诈骗分子往往潜伏在投资者群体中,他们广泛收集信息,遇到涉及P2P的事件、案件有重要进展时,就会冒出来蹭热度,进行一次快速诈骗。这些骗局持续时间短,手法老道纯熟,其诈骗话术和套路多为复合型,具有诈骗成功率高且个案损失大的特点。

常见诈骗步骤

01 伪造国家机关的文件、公告,让投资者以为可以拿回钱。

骗子以公检法或金融监管等政府部门的名义,通过网络、邮件、短信等方式,发布伪造的红头文件或蓝底白字的公告,谎称某公司正在组织办理清退回款手续,让大家加清退QQ群,这类文件和公告极具迷惑性。

还有骗子在投资者的微信群内单独加好友,再组小群,几个骗子扮演不同部门的客服对投资者实施诈骗。

02 提供几种回款方案选择,但投资者都需要先注资,最后甚至变成刷单、赌博的骗局。

当投资者加群、加好友想拿到理赔款,无论选择哪个回款方案,都需要先注资,也就是给代办的公司交钱。

03 为了诈光骗净,骗子会套用刷单、赌大小、购买股指或数字货币等方式,诱导投资者在理赔APP上加大投入。

骗子用定制的APP进行诈骗,不只是规避风险,还让投资者误认为这是正规流程,从而更好地把控诈骗的步骤,还能把上述各种陷阱嵌入进去。在话术方面,骗子诱导投资者一步步进行回款操作,但是不管怎么操作都是错,不是超时就是违规,还得缴纳检测金、保证金。即便暂时获得盈利了,骗子还会以恶意盈利套现、行贿为由进行冻结,让投资者再缴纳解冻费。

警方提醒

部分P2P平台确实有退款情况,但都是在法院判决生效后由法院执行,不会委托三方平台私自退款,更不会跨银行、券商等多行业进行理赔;

加入投资者微信、QQ群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通过主动添加QQ、微信理赔的绝对不是官方,司法途径是唯一的选择;

◆◆

◆◆

审核:郑俊良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