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十三刺史部是怎么来的 开元十五道是怎样的疆域规划制度

  • 教育
  • 3周前
  • 3
  • 更新:2024-05-23 13:00:20

导读:在盘点历史名城或者制度的时候,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盘点,或者是疑问,这个地方是怎么设立的,这些制度是怎样又是谁指定的。那么,十三刺史部是怎么来的开元十五道是怎样的疆域规划制度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十三刺史部”是怎么来的

“十三刺史部”是汉朝实施的一种区域行政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由*派遣刺史一人,以巡视监督该地区的吏政,对“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等问题予以检举,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刺史乃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全国13个刺史部中,有11部采用了《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提到的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把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定为凉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仍沿用其名,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十三刺史部,简称为“十三部”,古代也称“十三州”。东汉建武帝十一年,朔方刺史部被并入并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刺史部,降司隶校尉部(京师附近的郡部)为十三部之一,仍称十三部。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此时的刺史乃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十三部因而成为郡以上一级的行政区域,从此之后,中国行政体制由“*—郡—县”制变为“*—州—郡—县”制。

“开元十五道”是怎样的疆域规划制度

唐玄宗在位时期,把天下分为十五道分管而治,每道分设采访使,督察当地的吏政,除此之外,在边境设立节度使、经略使,防治四夷来犯。

“开元十五道”分别是:

1、关内道(治长安,今西安市)。辖今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东到黄河,西至乌鞘岭,南达秦岭,北到贝加尔湖。

2、河南道(治卞州,今开封市)。辖今河南、山东两省,东至海滨,西到潼关,北起黄河(唐代黄河),南接淮水。

3、河东道(治蒲州,今永济市)。辖今山西省及河北省、内蒙古的一部。

4、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辖今太行山以东,向东北直至黑龙江入海口。

5、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

6、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汉中市),以上两道辖江汉流域,西起嘉陵江,东达桐柏山东侧,北至秦岭,南到大娄山、巫山和洞庭湖畔。

7、陇右道(治部州,今青海乐都县)。辖陇山和嘉陵江以西,直至今中亚地区。

8、淮南道(治扬州,今扬州市)。辖江淮之间的地区。

9、江南东道(治苏州,今苏州市)。

10、江南西道(治洪州,今南昌市)。

11、黔中道(治黔州,今重庆彭水县)。以上三道辖长江以及五岭之间的广大地区。

12、岭南道(治广州,今广州市)。辖五岭以南地区。

13、剑南道(治益州,今成都市)。辖山南道以西、陇右道以南,直至今云南南部。

14、京畿道(治长安,今西安市)。辖今西安市周边地区。

15、都畿道(治东都,今洛阳市)。辖今洛阳周边地区。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十三刺史部是怎么来的,开元十五道是怎样的疆域规划制度”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