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梨园是怎么来的 梨园三怪分别指的是谁

  • 教育
  • 3天前
  • 2
  • 更新:2024-06-27 16:57:56

导读:梨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种满梨子的果园,另一个是对中国戏曲的称呼,不少戏曲艺人都被成为梨园子弟,那么你知道梨园是怎么来的吗?中国那么多年的历史文化,梨园也辈辈出人才,那么梨园三怪分别指的是谁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梨园”是怎么来的

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旧时常将戏曲行当叫作“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梨园”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据传说,早年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戏曲、音乐的爱好者,他自己不仅爱听、懂欣赏,还能唱上两口,玩玩乐器,指挥排练。他最爱大型歌舞,于是,他主持选拔了三千名乐师,常亲自光临指导,将艺人集中于皇宫中的梨园演练。后来,人们用皇上提供的演练场地“梨园”称代戏曲音乐行当。

除了“梨园”之外,还有人称戏曲界为“菊部”,那是来自另一位皇帝的故事。北宋的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高宗赵构称帝,重建宋朝,即史称南宋的首任皇帝。国难深重,宋高宗赵构的压力颇大,内宫有位菊夫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常为高宗演出歌舞消遣,宫中称此女子为“菊部头”。所以,戏曲行当也有“菊部”的特别称谓。

梨园界对戏曲还有“雅部”和“花部”之称,这是始于乾隆年间的叫法。“雅部”指当时被认为是雅乐的昆腔;“花部”指昆腔之外的地方戏曲。后来这两部通指戏曲了。

“梨园三怪”分别指的是谁

梨园三怪都生活在清朝末年,一个是跛子孟鸿寿,一个是瞎子双阔亭,一个是哑巴王益芬。

跛子孟鸿寿。孟鸿寿幼年得了软骨病,身长腿短,身体纤弱。他苦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成为戏院竞相邀请的丑角大师。

瞎子双阔亭,自幼学戏,双目因疾失明,更加勤学苦练。在台下走路要用人搀扶的他,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终于成为名须生。

哑巴王益芬,出身艺人家庭。平日在后台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于心。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终成为有名的二花脸。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梨园是怎么来的,梨园三怪分别指的是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