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妙招 > 正文

威海日结临时工,威海小时工招聘日结

威海日结临时工,威海小时工招聘日结

内容导航:

  • 威海星亚电子招聘了!!工作轻松
  • 缺钱的看过来,康师傅大厂招聘日结、周结临时工
  • 山东有哪些知名的“小三线”兵工厂原来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在你身边!你都知道吗你还知道哪些
  • 一、威海星亚电子招聘了!!工作轻松

    威海星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招聘岗位:威海星亚电子有限公司、从事打印机滚轴工作轻松主要辅助机台看机器站立工作 手机管控不是很严格,非流水线工作。

    二、招聘要求:男女不限 女生18-40周岁 男生:18周岁-50周岁 纹身无要求,会写字 身体健康肢体无残缺

    三、工作时间:两班倒8点-8点。

    四、薪资待遇:小时工:17元/时。招商或者建设银行。月薪4800-5500,15号发上个月一整月的工资

    五、吃住情况:吃:管工作餐,管住

    住:免费提供住宿,水电费均摊。宿舍,6-8人标准间

    六、体检情况:免费体检,入职0费用

    七、预支工资:出勤满7天即可预支工资,每周最多预支500元

    八、班车情况:无班车

    九、面试注意事项:面试需要携带本人有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无犯罪纪律、体检后入职当天安排宿舍,面试当天不提前安排宿舍。离职提前一个星期申请。

    十一、厂区位置: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大连路56号

    注意事项:旷离自离扣3天工资

    二、缺钱的看过来,康师傅大厂招聘日结、周结临时工

    日结 周结 月结

    统统可以

    快来快来

    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

    康师傅控股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康师傅全资子公司,生产与销售“康师傅”系列饮品,主要产品包括:绿茶、冰红茶、茉莉清茶、茉莉蜜茶、奶茶等系列茶饮料,蜂蜜柚子、酸梅汤、橙汁等果汁饮料,优悦瓶装水等。

    福利待遇

    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吹瓶岗、投果汁岗、投茶叶岗、上粒子支框岗、倒糖岗

    工作时间:上八下八(岗位式工作)

    岗位要求:年龄18-50岁,吃苦耐劳

    薪资待遇:(日结薪、周结薪均可)

    日结:白班165元,夜班170元(12小时)

    周结:白班175元,夜班180元(12小时)

    投糖岗:白班190元,夜班200元

    (超过18吨按12元一吨计)

    三、山东有哪些知名的“小三线”兵工厂原来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在你身边!你都知道吗你还知道哪些

    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局势十分严峻,为加强战备,1964年10月,*作出了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指中西部省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自身的腹地通称为“小三线”。

    国务院国防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全国各省市“小三线”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主要承担生产半自动步枪、枪弹、手榴弹、地雷、迫击炮、迫击炮弹、硝铵炸药等军工产品,目的是一旦战争爆发,交通切断,各省可以立即装备起地方部队和民兵武装,做到独立作战。

    国营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

    在济南市钢城区南部山区,沿着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一座静谧而庄重的院落赫然出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以无声的坚守默默注视着山河美景,这里就是秘密代号为“国营9363厂”的小三线军工企业——国营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

    “国营9363厂”是根据*和*的决策部署,华东局和山东省委作出的决定,于1966年建设的山东“小三线”武器生产基地之一。其中“93”代表“小三线弹药生产”,“63”则是工厂序号,主要生产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弹。

    按照“靠山、隐蔽、分散”的选址方针,泰沂山区成为山东“小三线”建设的理想选址,“国营9363厂”就选址在泰沂山区腹地的沂源县黄庄公社大上峪大队(现为济南市钢城区大上峪村)的北山坡上,工厂北面与莱芜相邻,西面和南面与新泰接壤,处于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杨崮。

    1966年5月26日,筹建组来到青杨崮,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国营9363厂”的地理勘探、项目论证、规划调整、工程立项、工业设计等工作,8月25日,“国营9363厂”项目正式立项。

    1966年10月,2000余人的施工大军奔赴沟壑纵横、群山连绵的青杨崮,拉开了“国营9363厂”的基础建设序幕。全厂占地面积1903亩,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分别建设了101铸造车间、102机加工车间、103总装车间、104硝铵炸药生产车间、105木工车间等生产分区,分布在青杨崮南麓的九条山沟中。

    1966年12月底,170多人开进厂区安装设备,为尽快投入试产创造条件。同时,从西南地区大三线工程282厂、济南456厂,以及济南、青岛、东北各省份军工企业选拔的四批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熟练技工陆续集结到刚刚诞生的“国营9363厂”,做好生产准备。北京、济南、青岛以及全国各地的大中院校毕业生、军工企业专业人才、退伍转业军人招工进厂,组成一批批实习队,前往湖南282厂(一家生产迫击炮榴弹的军工企业)进行岗前培训。

    1968年7月,“国营9363厂”开始试制1953式82毫米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迫击炮因其体积小、质量轻、机动性强、杀伤效果好等优势,成为重要的杀敌“神器”,从诞生以来一直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7月21日,毛坯弹的浇注开了第一炉,后经过技术人员上百次攻关,1970年4月,在潍北732厂的靶场第一次打靶,取得了满意结果,并于4月底交验了1.2万发合格产品,6月份正式进行批量生产。

    到1973年1月,“国营9363厂”原工业设计方案确定的1953式82毫米、1963式60毫米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硝铵炸药三种主要产品,全面转入了正常生产,并且规模逐步壮大。

    从1978年开始,“国营9363厂”开始批量生产82毫米稀土增重弹,并一度成为主导产品。其间,鲁中木材厂被划归“国营9363厂”,除满足军品82毫米、60毫米迫击炮榴弹的包装需要外,还承担起了山东省所有小三线军工产品的包装供应。

    1969年至1986年,在这18个春秋里,“国营9363厂”这座潜隐在山坳里的小三线军工企业,共为国防前线生产了1953式82毫米迫弹155万余枚,60毫米迫弹86万余枚,生产硝铵炸药6.3万余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亿元,为保家卫国、壮大军工、捍卫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国营9363厂”为了方便职工家属及时就医和安全事故及时施救,建厂之初,先后在各个车间设立了卫生室,在北山机关设立了中心医务室。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集中医、内科、外科、妇产、放射、化验、理疗、门诊、住院等于一体,拥有45名专业医务人员、1618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职工医院。

    为了确保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国营9363厂”从1968年开始,着手在厂区各点建设托儿所6处。1969年工厂出资与大上峪村联办了一所学校,并于1971年正式建设了厂子弟学校,在校学生达到近700名。

    为了让3000余名职工和家属在这片深山沟里拥有他们温暖的家,从1979年开始陆续建设了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职工家属宿舍和单身职工宿舍。宿舍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最大限度缩小长度、跨度、高度,尽量做到与当地群众居住的建筑相似,布置成阶梯化、乡土化、村落化的民居形式。

    为了就近方便生活,安置家属就业,大上峪村把100余亩优质农田和400余亩山坡地划拨给了“国营9363厂”,用于开办“五七”农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军品任务大量缩减,“国营9363厂”和所有的三线军工企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考验,工厂慢慢把精力转移到民品生产上。自1980年开始,他们与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联合生产“双喜牌”JB-2家用缝纫机零部件。第二年就建成了缝纫机零部件、铸造、机加、台板生产线,形成了年产10万配套件生产能力。

    自1984年开始,“国营9363厂”还研制开发了发动机195曲轴产品,并迅速形成了从翻砂铸造到机械加工的成套生产能力。在这期间,“国营9363厂”还生产“金象牌”自行车的主要配件,当年的“金象牌”自行车飞驰在山东广大城乡,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后来,“国营9363厂”由于经营不善,企业发展一直没取得突破。1997年11月,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企业整体迁往泰安,结束了这家“小三线”军工企业的辉煌历史。

    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人民印刷厂不仅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且是全国仅有的具有红色基因又带有三线色彩的工业保护遗址。其浓厚的红色历史和三线底蕴,现已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网红打卡地”,成为小三线纪念基地。

    山东人民印刷厂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印刷所,成立于1939年2月份。1948年9月部队南下反攻,印刷所交由胶东军区政治部管辖。1952年移交地方,起名莱阳专属实业公司印刷厂,1964年10月份划归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

    1965年,出于国防建设需要,作为备战性的印刷厂整体搬迁至高庄公社塔子大队,主要职能是印刷文件、教材和各种国家计划性票据。战争来临可以印制人民币,当时厂里配置人民币印刷机,并且建设了相关配套的金库。

    山东人民印刷厂也有军工代号,很多三线厂的军工代号都是以部委数字开头,山东人民印刷厂取用的代号较为随便,因是1970年9月份建厂,就用建设日期为代号709,也就是常说的709厂。出于保密需要,对外联络一律使用济南12号信箱。

    山东人民印刷厂占地123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厂房6个,12栋宿舍楼,分有东、西两个大院。东院是生活区,职工楼、食堂、澡堂、商店等。西院是生产区,有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另外还有电影院、大礼堂、子弟学校等。东院和西院虽然隔着一堵墙,但是两者连成一山东人民印刷厂作为备战工厂,在当时不仅有它的使命,而且还要具有隐蔽性。

    90年代国务院对三线产业进行大调整,允许商业性质的三线厂搬迁至城区。山东人民印刷厂为了更好地发展,2006年整体搬迁至泰安,遗留下的资产交由地方管理。

    618战备电台

    618战备电台,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上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防需要,由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亲自选址兴建的,位于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峨峪村北山中。海拔高度400米,相对高度200米,占地面积229亩,发射功率50千瓦,能够覆盖淄博、临沂、潍坊、泰安等13个市县。电台机房设在山中坑道内,坑道总长470米,施工面积2820平方米。

    据当时参与施工的某工程兵介绍,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这里除了荒山,什么都没有。因为要保密,所有的机械都是各自分解后运过来的。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挖这个洞的目的。因为在来之前已经作为一项命令下达到连队,他们要做的,就是保证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1970年,广播设备开始调试安装。总面积2800多平方米的山洞俨然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建设618电台是充满艰苦挑战的一场如火淬炼。为保证有效抵御原子弹攻击,山洞的被服层要在70米以上。标准之高,掘进之难,在当时是罕见的。由于是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中,官兵们打了三口小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用自己打的土坯垒墙,上面搭上草席解决无房可住的问题。

    虽然是山洞,但是618台的山洞可不是一般的山洞。为适应战时之需,山洞建设的标准是必须能防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即一旦发生战争,即便是核战争,电台依然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

    洞内建筑适应战时要求,设计有能抗击原子弹冲击波的防护门、自动关闭进风闸、抗冲击消波室、喷淋滤毒滤尘室和可进行内外循环的通风系统。播音室设备的安装更是颇具匠心,室内安装了木地板,木地板下安装了弹簧,人踩上去地板都有弹性,这样即使外面有敌机轰炸,播音员在里面讲话也不受影响。直到现在,播音室的木地板依旧完好无损。

    山东省第一机械修配厂

    1964年山东省决定在沂蒙山区建设三线厂后,在莱芜、泰安,以及时属临沂地区的蒙阴、沂水、沂源等地先后建设了13个三线兵工厂,其中沂源就有7个。主要产品为步枪、冲锋枪、火箭筒等轻型武器装备以及与之配备的弹药、半导体等。

    1965年初,按照省里部署,设计职工规模近千人、占地达650亩的省属大型军工企业在沂源土门镇的黄崖村破土动工(现为南鲁山镇)。

    为保密起见,省里对该厂的编号为976,对外地址称为:山东沂源第六号信箱,对外厂名为: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由于位于土门镇,因而与都在一处的山东省第二机械设备修配厂,被称作“土门一厂” 和“土门二厂”。976厂的编制隶属于山东省国防科工办,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厂里设军代表,政委、指导员等政工干部来自于部队复原转业军人,普通职工有从技校、高中、初中来的毕业生,还有从沂蒙当地招聘的临时工,他们大多来自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有来自辽宁、四川的技术骨干、知识分子等。

    1965年3月11日,根据国家五机部的批复文件,976厂是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企业。兵工厂初期生产车间就设在土门镇黄崖村附近的山洞(现在称“千人洞”)里面。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成功建厂并实现了“四个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出产品。

    976现景

    976家属院

    56式半自动步枪在中国战士的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配备半自动步枪后,六十年代闻名全军的“神枪手四连”有百名以上神枪手,其中特等射手占一半以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孤胆英雄”岩龙,曾以该枪创造过125发枪弹连续毙敌56人的战绩。

    1966年第四工业部在沂源县召开了军工生产现场会。出产的民用品有缝纫机、自行车、汽枪、 猎枪等,曾被国务院机电产品岀口办公室批准为第一批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1995年,该厂完成国防订单任务和结束民品生产开始搬迁日照市,原厂房多被山东药玻公司建立分厂。

    山东半导体厂

    国营山东半导体厂始建于1970年,军工代号为“国营8070厂”。辉煌时期,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曾到沂源8070厂等军工企业视察。

    20世纪70年代初,一群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热血青年汇集到沂源县,要在这荒山秃岭之间,艰苦创业,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电子企业——山东半导体研究所。

    说是青年,其实除了少数师傅之外,基本是一群刚毕业的中学大的十七八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连绵起伏的沂蒙山区,下车一看,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山,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吃,在当地农民家的院子里搭个棚子、架个锅就是伙房。住,抱捆麦秸往地上一铺,放上行李就是床。宿舍在山上,厕所在山下,生活上的不方便可想而知。要洗澡,那就更困难了,要步行四公里山路到周边的煤矿去解决。而在这荒山野岭上建一座大型厂房谈何容易!没有砖瓦,石头遍地。建设者们硬是用一块块石头盖起了座座厂房和宿舍。

    厂子实行的是军队的建制,设6个连,每个连相当于现在的车间,班组为排。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分别为连长和排长。为尽快掌握生产工艺,厂里派生产骨干到济南、杭州等地学习。为解决工艺上的难题,工程技术人员通宵达旦地反复试验。为尽可能地搞好职工的生活,厂里建起了医院、幼儿园、日用品商店,公共汽车直接通到厂里。

    1976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上,就使用了这个厂生产的高频反压晶体管,由此受到国防科工委的表彰奖励。

    1974年,山东省国防工办撤消,部队撤走,8070厂移交给山东省电子局。上世纪80年代初,8070厂实行“军转民”。后来,8070厂搬迁到山东安丘市,改称山东安丘8070厂,主营电工电气和电子元器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营第8070厂又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

    如今,沂源县深山中的8070厂建筑,除了一部分建筑被利用外,大部分已经荒废,这里成为了8070厂人的寻根之地,也成为沂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文化之所,使一代人重温那段热火朝天、青春激昂的芳华岁月。

    山东民丰机械厂

    在群崮环绕的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建立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山东民丰机械厂,代号为“9381厂”。山东民丰机械厂于1965年8月勘察兴建,1966年3月建成投产,通信地址是山东泰安第8号邮箱。

    “9381厂”所在地岱崮镇,位于蒙阴县的最东北部,西边与济南市莱芜区相邻,北边与淄博市沂源县接壤,南面与新泰县接壤,处于“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獐子崮南麓。

    “9381厂”是山东“小三线”建设的一面旗帜,鼎盛时期职工三千多人。“9381厂”的技术骨干主要来自四川国营451厂(现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国有上市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北国营321厂。

    “9381厂”主要生产54式12.7毫米机枪弹和56式14.5毫米机枪弹、穿甲弹,一家“小三线”兵工厂生产两种军工产品,这在当时全国都非常少见,填补了当时山东军工产品的空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9381厂”生产的子弹直接送往前线。

    在“9381厂”的近40年发展历史中,多项技术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涌现出了党的十大代表刘芳、全国“学大庆铁人标兵”李在业等先进模范人物。1978年,“9381厂”因为研发的弹壳磷化电泳涂漆技术被被第五机械工业部(后为兵器工业部)命名为“大庆式企业”,这一技术作为历史性的技术革新一直沿用至今。曳光管引燃剂钝化配方工艺,确保了曳光弹生产的安全可靠性,为我国国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9381厂”鼎盛时期正式员工3000多人。外来人员的聚集,使得当时的岱崮镇,无论在公共服务、对外交往,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方面,较之周边区域占风气之先,岱崮也因此在当时称为蒙阴的“小香港”。

    三线建设遗存建筑在建筑类型、风貌和建造技艺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风格和结构,但其与所在地区的地域建筑风格有不同,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独特性。“9381厂”留下的建筑遗迹,保留着明显的沂蒙山区特色、山东特色。

    大礼堂是“9381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67年,竣工于1968年,是山东省三线系统中唯一的一座大礼堂,也是当年“9381厂”职工主要文娱生活场所。

    山东工模具厂

    国营山东工模具厂,神秘番号9429,始建于1965年,总投入达600多万。当时9429厂拥有各种先进设备1000多台,主要为周边的各个三线厂提供工模具支持。在生产工模具的同时,工厂还研究制造了37毫米高射炮,四联14.5高射机枪,该厂生产的高射机枪火力强、射速快、机动性强,我们不光自己军人广泛使用,还援助给许多友好国家。

    到1970年,随着生产订单源源不断地增加,厂区员工逐渐达到1600人,这时山东工模具厂进入了繁荣期。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模具厂不但完成国家交给的军品任务,为了职工生活保障,还陆续配套建设了百货商店、理发店、照相馆、子弟学校、澡堂、招待所等生活设施,职工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城市里的生活。

    当时厂子的规模及生活水平,在蒙阴县都是最好的。虽然因为保密需要,当地人都不知道厂子里具体在生产什么。但是厂内职工们,穿着整齐利落的衣服,每月领着在那个年代算是丰厚的工资,别提让周边群众多羡慕了。有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能够进厂工作,甚至当地的小姑娘也都以能够嫁给厂内年轻职工为荣。

    国营山东第二机械厂

    1965年4月,国防科工委在鲁山之阳的土门区建立兵工二厂,代号945,又称国营九四五厂。对外称国营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后称山东第二机械厂。工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车间称为连。通信地址是“山东济南第(2)六号信箱”,后改为山东沂源第八号邮政信箱。电报挂号为“1563”,后改为“0059”。

    1965年11月,济南军区937厂(驻博山区山头)划归945管理, 对外称945分厂,1967年撤销。945厂拥有各种设备800余台,主要生产研制各种枪弹。建厂后当年出产成品56式7. 62毫米枪弹,是华东7省(市)地方军工建设中最先产出枪弹的工厂。

    1988年,厂名更改为山东第二机械厂。风雨兼程30年,945完成了从艰苦创业到圆满结束军工产品的光荣任务。1995年,该厂归属淄博市。2000年,淄博市政府将第二机械厂搬迁列入市重点工程,2002年11月搬迁张店新区工作基本完成。该厂成功实现了二次创业,军品民品齐头并进,再铸辉煌。945是最后一个搬迁出山的三线兵工厂,且完整保留了原厂和完整军品生产线的企业,这在山东三线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威海日结临时工的内容,更多关于威海日结临时工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