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世界名牌服装牌子,西装和中山装是世界公认正统服装

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装、中山装是世界公认的正统服装,正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所谓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作为时代跳动的音符,服装几十年来一直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从穿保暖的衣服到穿着考究的衣服到穿着时尚个性,从简单的黑蓝白到今天的五彩缤纷,从的确良、人造丝、涤棉到苎麻、桑蚕丝、缎子,从“缝缝补补再三年”到一季多穿.服装不仅是时代变迁和人们审美变化的风向标,也是小康路上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变化。

“缝缝补补又三年”

五六十年代,人们很少买现成的衣服,为了省钱,更愿意扯一块布自己做衣服。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买布需要布票,所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成了大家的穿衣习惯。

买布前要根据身材预估好自己需要的布,然后拿着布票去布铺拉布。店员把布摊在柜台上,用尺子量了一下,剪了一个小缺口,然后用双手,沿着缺口整齐地撕下一块布。

当时女性用的布料颜色稍微多一点,比如格子布、花布,而男性基本上只有黑、白、蓝、灰几种单调的颜色。在衣服的材质选择上,五六十年代多以棉布为主,农村也有不少土布使用。

付瑶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家里并不富裕。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当时流行一句话叫“新大的,旧二的,破三的”,意思是老大穿新衣服,老二长大了就可以穿老大的旧衣服了。补好后,轮到第三个孩子穿了。卢付瑶是家中的老大,但由于家境贫寒,他当时穿的“新衣”大多是长辈穿过后,由母亲亲手“二次加工”而成。记忆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慈母手中的线”印象深刻。后来我妈想方设法攒钱买了一台缝纫机,缝缝补补,解决了老小和老小的穿衣问题。

中山装和军便服很受欢迎。

之后,化纤面料的衣服就有很多种了。比如夏天的涤纶,春秋的涤纶卡,涤纶等。“的确良”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虽然不需要布票就能买到,但是因为挺括、结实、耐用,所以并不便宜。因为价格比较贵,所以当人们用日常语言描述大材小用的人时,会说“你把‘涤纶’当‘擦桌布’了吗?”可见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真爽是优于棉布的。现在再穿“的确良”,大家都会觉得闷,不舒服。但在那个年代,这是很时髦的。上世纪70年代,楼和妻子尹惠芬到杭州旅游并结婚。他们穿了一套聚酯中山装。

20世纪70年代,楼和尹惠芬旅行结婚,在杭州六和塔前合影,楼穿着中山装。

除了棉布、化纤等衣料,有钱人还可以用哔叽、羊毛面料等羊毛面料做衣服。但是因为价格比较贵,一般人不敢奢望。付瑶结婚时,做了一套藏青色哔叽中山装,花了40多块钱。当时他的工资只有每月36元。

当时上海市民也用“假领导”。“假领导”,也叫“节俭领”,其实只是一个领。它甚至没有套管,也没有使用更多材料的前后车身部件。只露出一小部分领子,外面套了一件外套,从表面上看让别人觉得像穿了一件真衬衫。

回到那个年代,服装的款式比较简单,色调也比较平淡。那不外乎是中山装、学生装、军便装之类的。小裤腿,喇叭裤等。会被视为奇装异服,还有一首儿歌:“小裤腿穿花衫,阿飞阿飞可得。”一个穿着

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装上得到释放。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涌入让人眼花缭乱。花朵、蝙蝠衫、喇叭裤、一步裙、西装、旗袍、风衣都出现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90年代的服装款式更加多样化。大街上流行什么,一些年轻人争相模仿,忙着“赶时髦”。有些是大胆或开放的,如露脐装,背心,超短裙,半裤,破洞牛仔裤.

卢付瑶那时穿的西装更多。一方面,这是由于他的职业;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是西进东出,有点“时髦”。他有十几套这样的纯羊毛西装,单排扣,双排扣,两边开衩,中间开衩。出席重要场合一般都是西装革履,仪容优雅。

后来有人开始关注“品牌”。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比如皮尔卡丹、鳄鱼、耐克、阿迪达斯、花花公子等等。与此同时,上海、嘉定等地也开始出现各类品牌专卖店,拉近了人们与世界服装的距离。卢付瑶穿过皮尔卡丹、鳄鱼、花花公子等品牌的衬衫、t恤,甚至鞋袜。

追求个性化和民族化

进入21世纪后,各种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一站式购物。此外,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选择范围。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不再一味追求时尚,而是崇尚个性。祥云纱、刺绣、丝绸、缎子等失传已久的高档面料,在服装中也不时可见。时装表演和时装秀让每个人眼花缭乱。

就娄付瑶而言,他仍然觉得穿棉布甚至土布衣服最舒服。不做作,简单舒适。当然,这和五六十年代穿棉布或者旧土布衣服是不一样的。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质的飞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穿棉布或者土布衣服只是解决了遮风挡雨和保暖的问题。现在,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衣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不被别人重复。需要选择不同的面料,而老农村妇女手织的土布恰恰具有每块布都不一样的特点。如果可以请服装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设计,在做衣服的时候使用手工缝制的针脚,用不同材质的手工饰品进行装饰,那么面料

即使是老土布,却个性化明显。这样量身定制,有些可能会比较昂贵,但走在街上,不像绫罗绸缎那么张扬。它很平常,很低调,是一种奢华的低调,默默地体现某种程度上的华贵,又体现了民族特色和东方元素。

因为对土布衣衫的喜欢,近几年,楼耀福四处寻觅各种土布和蓝印花布、民间手工绣品,土布的丰富多彩,条纹的、格子的、红的、绿的、蓝的、白的,梅花、海棠花、米粒状的各种花饰和挑花、提花、踏花等各种工艺和蓝印花布的多种花色,极大地丰富了认知。楼耀福还撰写出版了《土布上的乡愁》等文章和书籍,发现、挖掘和弘扬土布文化的美。

土布、蓝印花布重回人们视线,因手工织造,每一匹布都独一无二。

土布、蓝印花布重回人们视线,也许与大家追求服装的个性化相关。过去,楼耀福认为高贵和时尚的哔叽毛料中山装和十多套各式西装,早已扔的扔、压箱底的压箱底,而他和妻子喜欢穿的土布装却在不断更新。

楼耀福和妻子会穿着土布和蓝印花布做的衣服出国旅游,在家接待外国作家朋友,甚至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的活动。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办讲座,与读者分享时,很多时候就穿土布衫。在世界各国旅游时,这些土布衫的美丽,往往会吸引异国他乡的朋友惊羡的目光。他们觉得这些个性凸显的土布服装很美,穿着这样具有东方民族元素的服装,他们很自信。

部分图片、文字由楼耀福提供

撰稿:周玉林